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产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经济全球化推动了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的不断发展,致使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不断提升。知识产权的国际立法是必然趋势,其业已确立的和将要确立的国际知识产权规则以及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本身所存在的问题值得深思。由此,现有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和相关规则是否完全符合时代的潮流、是否符合法治的一般原理、是否符合国际法治的内涵要求都是值得深入考量的。本文遵循提问、分析和回答的逻辑,首先,提出问题,通过对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的合法性危机进行了辩证分析,探寻了合理性期待问题;其次,探讨了知识产权国际法治基本理论问题,并对知识产权国际法治进行了现实考量,从而进一步探讨知识产权国际法治的理论进路;最后,从中国立场出发,以期在国际知识产权规则变革的形势下选择我国的应对策略。除绪论外,本文共分五大部分。第一部分对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合法性危机进行了论辩分析,这是本文的逻辑起点和分析问题前提。首先,从知识产权的全球扩张谈起,阐述了知识产权扩张的表征和从知识产权到知识霸权的趋势。其次,分析了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合法性危机问题的缘起,在界定该制度合法性危机的基础上,深刻指出了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合法性危机并非真的存在,利益的相对失衡只是合法性危机的假象。再次,分别从法哲学和法经济学视角探讨了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的正当性问题。最后,指出了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的合理性不足是客观存在的,但对该制度有更多的合理性期待。第二部分对知识产权国际法治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这为本文的理论分析确定了指导思路。首先,从法治与国际法治的基本内涵厘清与解读出发,为知识产权国际法治做了理论铺垫。其次,探讨了知识产权法治的表现及发展,分别以《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的实施和欧盟法治为视角和主要线索,探讨了从知识产权的国内法治到区域法治的一般表现及发展。最后,提出了知识产权国际法治的内涵,并展开论述了其基本表现。知识产权国际法治是国际知识产权规则在激励创新、鼓励传播的前提下,在调整私人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不同的国家、地区乃至一定区域之间利益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一种美好与协调状态。知识产权国际法治至少应包括以下几重涵义:其一,国际知识产权规则的形成过程及规则本身具备透明性与民主性。其二,国际知识产权规则能够获得普遍尊重与服从。其三,国际知识产权规则本身是相对公平正义和动态利益平衡的体现。其四,具备国际知识产权纠纷有效解决原则与机制。第三部分对知识产权国际法治现状进行了现实考量。首先,对知识产权国际法治现实进行了宏观考量,指出了其现状是不容乐观的,但是现实中已经有了较大的进步,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其次,对基因遗传资源国际保护进行了现实考量,对其规则本身及形成、普适性进行了考察,并分析了该规则下相对的公平正义和利益失衡问题以及解决原则和机制;再次,对传统知识国际保护进行了现实考量,分析了其规则本身及形成、阐述了其面临的挑战,并探讨了其解决原则及机制;最后,对文化多样性的国际保护进行了现实考量,在对文化多样性的国际保护规则进行评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文化多样性和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协调问题。该部分通过考量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典型领域的现实不足与良性发展,指出国际知识产权规则仍需要进一步增强其合理性,以其促进知识产权国际法治。第四部分探讨了知识产权国际法治的路径选择。首先,对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困境进行了追问,并对产生困境的“历史必然说”、“反对阻挠说”、“新兴市场说”及“利益失衡说”等理论观点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分析;其次,分别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视角和世界贸易组织视角分析了对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的改革与现实努力,彰显了国际知识产权规则日趋合理的要求。再次,深刻分析了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所面临的挑战,并进行了深刻反思;最后,探讨了知识产权国际法治的完善路径,总结指出:要从实体上修订不合时宜的国际知识产权规则,从程序上积极参与规则谈判促进良好规则的形成、加强合作与协调、共同遵守规则,重视主体多元化、关注新领域、开辟新战场,并要充分把握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合理界限,同时恰当地解读和利用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标准。最后一部分探讨了国际知识产权规则变革下的中国立场。首先,分析了知识产权国际法治的制约因素与历史背景,考察了知识产权国际法治的中国立场所依附的语境。其次,探讨了国际知识产权规则的最新发展动向与趋势,在阐述发达国家策略的演变对发展中国家及最不发达国家的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评析了《反假冒贸易协定》和《跨太平洋伙伴协议》这两个最新的知识产权国际强保护动态发展,由此指出:在这种趋势下中国表明立场、促进知识产权国际法治进程的必要性。最后,分析了知识产权国际法治的中国立场及路径选择,总结指出:中国需要表明坚持的原则与态度,重视自身的大国作用;关注国际知识产权规则的发展变化,重视知识创新、积极协调应对;利用和解释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标准、设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具体立法、执法标准;要重视特定领域的优势资源、落实战略要求、促进国际协调;顺应变革大趋势,加强中国知识产权法治建设的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