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造成的环境影响对人类日常生活、农业生产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日益显著,并成为当前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及绿色生态农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作为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之一的畜禽养殖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日益严重,已成为国内外学者探索与研究的热点问题。山东省是我国农业大省,更是畜禽养殖强省,畜牧业发达,畜禽养殖污染问题也十分突出。本论文基于山东省各地区畜禽养殖数量数据,利用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通过计算山东省各地区“压力”指标(污染物产生量、污染物流失量、等标排放量等),“状态”指标(耕地畜禽粪便负荷警报值、等标污染指数),“响应”指标(控制分区),阐明畜禽粪便对山东省各地区耕地及水体潜在污染状况,并从时空变化特点、未来发展趋势及防治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为山东省畜禽养殖业发展规划提供了基础数据,对于山东省实现畜牧业绿色、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从时间尺度来看,2015年山东省畜禽粪便共产生983.37万t污染物,污染物产生量COD>TN>TP,家禽粪便、猪粪便为山东省主要畜禽粪便污染来源;污染物流失总量达到115.19万t,污染物等标排放总量为65.94×1010m3,TP为山东省水体畜禽粪便污染最主要污染物;全省土壤磷素污染较严重,畜禽粪便耕地负荷、TN耕地负荷均未超出耕地最大负荷量;水体等标污染指数达39.14,受到严重污染威胁。17地市中潍坊市畜禽粪便污染物各量及耕地污染负荷均居全省首位。2006-2015年全省畜禽粪便污染物产生量、流失量、TP、TN耕地负荷量、等标排放量均呈现减少-增加-平稳发展的趋势;10年间山东省畜禽粪便耕地污染风险等级介于Ⅲ-Ⅳ级水平,耕地受到较为严重的污染威胁,水体受污染风险更高,风险等级介于Ⅲ-Ⅴ级。(2)从空间布局来看,山东省畜禽粪便污染在空间上呈现出较强的区域分异特征,且高值区均主要位于山东省西部及中东部地区;全省阳信县、莱西市、章丘市、诸城市等县市耕地污染威胁最大,德州、潍坊、济宁、青岛等市水体污染风险最高。由重心模型分析得出污染物产生量重心、耕地畜禽粪便污染负荷重心、污染物流失量重心迁移幅度均很小,基本保持在原地。综合环境效应控制分区将全省17地市划分为4个一级重度污染控制区(包含9个亚区)、5个二级中度污染控制区(包含11个亚区)、8个三级轻度污染控制区(包含18个亚区),其中德州市、潍坊市、青岛市、聊城市属一级控制区,受畜禽粪便污染风险最大。(3)预测结果显示,在不受政策干预前提下,2016-2025年除牛养殖数量呈减少趋势外,猪、羊、家禽养殖数量均呈增长趋势,2025年污染物产生量、流失量等指标相较于2015年平均增幅27%。2025年山东省畜禽粪便耕地负荷将达到35.75t/hm2,耕地受污染风险由Ⅲ级上升到Ⅳ级水平,对耕地造成较严重污染。耕地TP、TN负荷将分别达到47.75kg/hm2、179.83kg/hm2,均超过耕地限量标准,耕地氮素、磷素污染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