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股票市场最初建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由于经济体制的转型,诞生了股权分置这个在我国特殊国情下才有的时代产物,其弊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得日益严重。2005年股权分置完成后,限售股大量解禁引发上市公司大股东频繁减持股份。为了遏制大股东恶性减持,规范证券市场,中国证监会不断出台新的减持规定。但是大股东恶意减持股份来套取现金以及内幕交易这些行为还是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上市公司大股东频繁减持股份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和经济后果,如何规范大股东减持行为成为了一个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本文选取爱司凯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三大基本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利用案例分析法、事件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来分析爱司凯大股东减持的动机以及这个行为会产生的经济后果。具体来说,首先阐述大股东减持股份的相关概述和理论,其次是介绍爱司凯公司的基本情况及大股东减持过程,然后分别从外部和内部两个层面深入分析其大股东减持的动因,最后是爱司凯大股东减持产生的经济后果研究部分,主要从市场效应、财务效应以及对中小股东的影响方面对经济后果进行研究。通过深入探究爱司凯大股东减持这一行为,本文基于以上分析得出了一定的结论和可供参考的建议。研究发现大股东减持行为的动机,表面上对外公告是由于公司资金短缺或财务需要,实则反映了大股东想要获取超额收益的心理动机,而且也反映了他们内部人的身份,他们确实有能力和机会从上市公司中获取可观的利润。客观上大股东减持能在短时间内解决公司的财务问题,但是通过分析发现大股东并未充分考虑对市场及投资者的负面影响,并且现有针对大股东减持行为的约束机制还不够完善,因此上市公司需优化公司发展策略及内部治理结构,不断完善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机制,加强大股东减持信息披露的相关制度。希望通过这些措施能够更好地规范大股东减持行为,维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推动证券市场稳定发展,增强广大投资者对中国证券市场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