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话语分析理论的不断完善,人们发现单纯从语言的角度已经不能对话语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因为话语意义中的一大部分是由非语言因素体现的,如声调、语调、身势、面部表情、PPT、环境因素等。早期的多模态话语研究多集中在对静态多模态语篇的分析,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逐渐开始转向动态语篇,如视频语篇、超文本等。 本文选取了2014年春晚公益广告《筷子篇》中的“传承”部分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筷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浓厚情感,因此这则公益广告选取筷子作为传播主题,使用动态的视觉图像、文字及声音进行文化信息的交流。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包括个案分析和定量分析,以个案分析为主。本研究旨在调查和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是否可以建立一个多模态话语分析框架,该框架是否有效?(2)在“传承”部分中,每个模态(听觉模态和视觉模态)如何实现三大元功能意义?(3)不同的模态之间是什么关系? 基于 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Kress and 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以及张德禄的模态间关系,本文尝试建立一个可行的多模态分析框架对这一动态语篇进行分析。“传承”部分历时40秒,通过截图的方法,作者截取了10张图片,并利用构建的理论框架来进行分析。本文还讨论了背景音乐的使用及效果。 通过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笔者建立的多模态分析框架适用于分析动态的视频语篇;(2)每个模态都对动态语篇的意义构建有一定作用;(3)视觉模态和听觉模态呈现互补关系,背景音乐及其他声音对视觉模态起着非强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