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Public Service Advertisement in CCTV Spring Festival Gala:a CASE

来源 :西安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nim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话语分析理论的不断完善,人们发现单纯从语言的角度已经不能对话语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因为话语意义中的一大部分是由非语言因素体现的,如声调、语调、身势、面部表情、PPT、环境因素等。早期的多模态话语研究多集中在对静态多模态语篇的分析,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逐渐开始转向动态语篇,如视频语篇、超文本等。  本文选取了2014年春晚公益广告《筷子篇》中的“传承”部分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筷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浓厚情感,因此这则公益广告选取筷子作为传播主题,使用动态的视觉图像、文字及声音进行文化信息的交流。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包括个案分析和定量分析,以个案分析为主。本研究旨在调查和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是否可以建立一个多模态话语分析框架,该框架是否有效?(2)在“传承”部分中,每个模态(听觉模态和视觉模态)如何实现三大元功能意义?(3)不同的模态之间是什么关系?  基于 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Kress and 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以及张德禄的模态间关系,本文尝试建立一个可行的多模态分析框架对这一动态语篇进行分析。“传承”部分历时40秒,通过截图的方法,作者截取了10张图片,并利用构建的理论框架来进行分析。本文还讨论了背景音乐的使用及效果。  通过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笔者建立的多模态分析框架适用于分析动态的视频语篇;(2)每个模态都对动态语篇的意义构建有一定作用;(3)视觉模态和听觉模态呈现互补关系,背景音乐及其他声音对视觉模态起着非强化的作用。
其他文献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学习者掌握了大量的词汇,但却产不出合乎语法的句子。研究者认为,这是他们语法知识匮乏所致。然而,即使学习者掌握了语法能力,但是随
国家点火装置(Nationa lIgnition Facility,NIF)建设和试运转完成后,2010年将开始进行正式点火实验。调试工作包括进行一系列优化和测试实验,以获取点火实验所必需的关键激光
随着全球性生态思潮的高涨,翻译学在继语言转向,文化转向之后已经走向新时期的生态转向。在此背景下,胡庚申以西方达尔文进化论为起点,立足于千年以来华夏文明的生态智慧,提出了“
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自从外国翻译界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以来,文化对翻译的影响越来越为中外翻译理论家所重视;而随着文化研究的发展,一些
本文所研究的是17世纪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玄学诗人和宗教诗人:乔治·赫伯特。赫伯特于1633年出版诗集《圣殿》,他在诗集中抒发了对上帝的高度虔诚,表达了“上帝之爱比女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