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磷渣是黄磷工业的主要固体废渣。粉煤灰是煤燃烧后产生的含尘烟气经收尘器收集得到的固体废弃物。本实验利用黄磷炉渣中的二氧化硅,经酸浸、聚合、活化得到聚硅酸,利用粉煤灰提供金属元素;将聚硅酸和金属离子合成聚硅酸盐絮凝剂。并用于滇池污水的治理,研究其絮凝性能。对不同地区的黄磷炉渣进行了研究。自然冷却渣表面粗糙,粒径小,而且主要呈现出晶态形式。水淬渣表面相对光滑,粒径大,主要呈现非晶态形式。水淬渣比自然冷却渣制备的聚硅酸盐絮凝剂效果好。不同粒度分布的黄磷炉渣原料对絮凝效果影响的结果表明:当黄磷炉渣的粒径180-200目制备的聚硅酸盐絮凝剂效果最好。采用黄磷炉渣和粉煤灰合成聚硅酸盐絮凝剂,对滇池污水进行处理。最佳条件为液固质量比为1:3、聚合时间为30min、聚合温度为55°C、搅拌速度为300r/min、污水不稀释、陈化温度为40°C、陈化时间为2h。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聚硅酸盐絮凝剂为灰褐色且粘稠状液态。对COD、浊度和色度去除率最高可以达到84.77%、98.21%、85.71%。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粒径、Zeta电位、比表面积对聚硅酸盐絮凝剂进行表征分析:制备的聚硅酸盐絮凝剂发生螯合作用,生成了聚合物。金属离子和硅都得到了很好的聚合,主要呈现非晶态。表面极为粗糙,且其整体呈现出立体、多孔、交迭以及延伸的结构特征。粒径分布在40μm-200μm之间,体积平均粒径为43.75μm,粒径基本呈正态分布。聚硅酸盐的电位值为24.91mV。孔径主要分布在12nm左右,比表面积为126m2/g。优化工艺条件下制备的聚硅酸盐絮凝剂对滇池污水进行絮凝实验的研究,得到的优化絮凝条件为絮凝剂的加入量为40mg/L、滇池污水的pH为6、絮凝温度为55°C、沉降时间为70min、沉降温度为40°C。在优化条件下滇池水COD、浊度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91.4%、99.7%和92.57%。采用优化条件下制备的聚硅酸盐絮凝剂分别对造纸废水、焦化废水、铁矿磁选废水、磷矿浮选废水进行处理。表现出不同的絮凝效果。总体来说对造纸废水、焦化废水、铁矿磁选废水的COD和浊度处理效果不佳。对磷矿浮选废水的COD和浊度处理效果良好。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探究动力学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最终优方案为:快搅速度为400r/min;快搅时间为30s;慢搅速度为60r/min;慢搅时间为15min;絮凝剂用量40mg/L。絮凝动力学研究表明:絮凝初期絮团平均粒径与时间段关系满足:(?)=-kt。絮凝温度为55°C,絮凝剂用量为40mg/L时,k值最大为0.0543。线性拟合的相关系数为0.9476,线性相关性较好。采用二级动力学模型对絮凝体的沉降动力学进行模拟,絮凝剂的加入量为80mg/L时,线性拟合的相关系数为0.9547。采用双曲线模型对絮凝体的沉降动力学进行模拟,拟合的相关性非常显著,双曲线模型能较好的表达聚硅酸盐絮凝剂处理滇池污染水的絮凝体的沉降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