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于2010年4月16日推出了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自推出以来,股指期货相较于现货市场一直保持着提前15分钟开盘,延迟15分钟收盘的交易机制,此延长交易机制称为期现非同步交易。提前开盘时段称为早开盘时段,延后收盘时段称为晚收盘时段。一般认为期现市场非同步交易使得两市之间的联动关系更为密切,早开盘时段具有信息揭示作用,晚收盘时段可以利于投资者利用股票市场收盘价格信息在期货市场进行头寸调整进而管控风险,因而期现市场非同步交易机制具有重要作用。2015年我国股市股灾显现,市场遭到重创。而后2016年初中金所将股指期货的交易时间调整为与现货市场一致,取消了期现非同步交易机制,期货市场早开盘与晚收盘的现象不复存在。中金所此次对期货市场交易时间调整的行为,引发了本文对期现市场非同步交易机制的相关探究,进一步考察股指期货延长交易对现货市场的影响,并分析检验本次交易机制调整的效果。本文结合我国股票市场与股指期货市场发展动态,将交易机制调整前的总样本分为横盘市、牛市以及熊市等子样本,基于期现非同步交易的角度分析股指期货延长交易对现货市场收益、波动和风险等层面的影响和作用,并考察这种影响关系在不同市场行情下的不同表现,从而评估此次股指期货交易机制调整的效果。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首先,探究股指期货延长交易对现货市场收益率的影响。即建立EGARCH模型考察期货早开盘时段、晚收盘时段收益率与现货市场隔夜收益率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不同市场行情下股指期货早开盘时段均具有信息揭示能力,对现货市场隔夜收益率有正向影响,表现出良好的预测能力。而晚收盘时段在横盘行情下对现货市场具有正向影响,牛市行情下不存在,但在熊市极端下跌行情下能为投资者提供避险的渠道。其次,考察股指期货延长交易对期现市场价格引导与动态相关的影响。结合日交易数据和日内高频数据提取出期货市场9:30与15:00时刻的价格信息,分别建立VAR模型考察股指期货延长交易对期现市场价格引导关系的影响、建立DCC-GARCH模型考察期货延长交易对两市收益率之间的动态相关性的影响。VAR回归结果显示:横盘行情下两市之间价格收益相互引导,联动关系最为紧密,早开盘时段对现货和期货市场均表现出了较强的价格引导作用,晚收盘时段作用微弱;牛市和熊市行情下两市之间价格引导关系不太明显,联动性不强,早开盘和晚收盘时段均发挥了引导作用。DCC-GARCH模型结果显示:股指期货早开盘时段的交易信息促进了期现两市开盘收益率之间的动态相关性,而晚收盘时段的交易信息却使两市收盘收益率之间的动态相关系数下降。最后,分析研究股指期货延长交易对现货市场极端风险的影响。采用分位数回归QAR模型考察股指期货早开盘与晚收盘时段的信息对现货市场开盘和收盘收益率分位数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股指期货早开盘时段的收益信息在横盘、牛市和熊市行情下均可对现货市场开盘时刻风险进行预测;晚收盘时段在横盘行情下能预测现货市场收盘风险,但预测能力稍显微弱,而牛市以及熊市样本下晚收盘时段交易信息对现货市场没有显著影响。综上所述,基于期现非同步交易的角度通过研究股指期货延长交易对现货市场收益、波动、风险等层面的影响结论得出,在收益和波动层面,股指期货延长交易对现货市场有一定积极影响,而风险层面晚收盘时段未发挥较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