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环境和个体情绪都是影响青少年行为的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不良的家庭环境和负性情绪常会诱发消极行为(如自伤)。在中学时期,青少年的消极行为常会受父母冲突和抑郁情绪的影响,例如当父母冲突增加会促使青少年消极行为的产生;另外,青少年的消极行为并不总是仅由某一因素引起,例如父母冲突常和抑郁情绪共同作用引导青少年产生消极行为。所以有必要采用追踪研究考察青少年父母冲突、抑郁情绪和消极行为之间的动态预测作用,并探讨其中的发展变化趋势。本研究在湖南省使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了1134名初一学生,采用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父母冲突儿童知觉量表(CPIC)和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施测,历时一年,追踪两次(第一次为Time 1,简称T1;第二次为Time 2,简称T2),收集并整理最终有效数据。利用SPSS 25.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多变量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进行结果检验。研究结果如下:(1)抑郁和自伤的得分在T2上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其中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同时T1至T2这段时间,女生各变量的分数增长幅度更快。父母冲突和抑郁在两次施测的时间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父母冲突得分随着时间增加而逐渐降低,抑郁得分随时间增加呈现上升趋势。(2)父母冲突、抑郁和自伤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同时,交叉滞后分析结果表明,T1的父母冲突和T1的抑郁可以显著预测T2的自伤。(3)以T1父母冲突为自变量,T1抑郁为中介变量,T1自伤水平为因变量做横向中介效应分析,抑郁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比为76.19%;以T1父母冲突为自变量,T1抑郁为中介变量,T2自伤水平为因变量做纵向中介效应分析,抑郁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比为57.35%;以T1父母冲突为自变量,T2抑郁为中介变量,T2自伤水平为因变量做纵向中介效应分析,抑郁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比为66.18%;以T2父母冲突为自变量,T2抑郁为中介变量,T2自伤水平为因变量的横向中介效应分析,抑郁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比为60.07%。结论:(1)父母冲突和抑郁水平在两个时间点上出现显著差异,具有可变性,但自伤水平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具有较高的稳定性。(2)父母冲突、抑郁和自伤水平存在密切关系,父母冲突、抑郁可以显著预测一年后的自伤水平。(3)父母冲突可以通过抑郁在一段时间内直接(或间接)影响自伤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