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支气管哮喘大鼠模型,用抗NGF腹腔注射哮喘大鼠,通过观察大鼠气道及周围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BALF总细胞及细胞分类计数的变化;BALF中IL-4、IFN-γ、NGF的蛋白变化水平及肺组织中IL-4、IFN-γ、NGFmRNA变化水平,探讨NGF对支气管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寻求治疗哮喘的新靶点。方法将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哮喘组(B组)和抗NGF组(C组),每组8只。用10%OVA生理盐水致敏液注射大鼠腹腔致敏后雾化吸入1%OVA溶液诱导建立哮喘动物模型。A组大鼠用生理盐水代替OVA溶液于大鼠腹腔内注射及雾化吸入;C组大鼠在雾化吸入前给予NGF抗体腹腔注射。用HE染色观察3组大鼠气道及周围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提取3组大鼠BALF,测定总细胞及细胞分类计数;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BALF中IL-4、IFN-γ、NGF的含量;采用RT-PCR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IL-4、IFN-γ、NGF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1、成功建立了SD大鼠支气管哮喘模型。2、A组大鼠支气管管壁及周围肺组织无明显炎性细胞浸润;B组大鼠支气管管壁及周围肺组织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C组大鼠支气管及周围肺组织病理改变较B组大鼠明显减轻。3、B组大鼠BALF中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和淋巴细胞数高于A组(P<0.05);C组大鼠BALF中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和淋巴细胞数低于B组(P<0.05)。4、B组大鼠BALF中IL-4、NGF的水平较A组明显升高(P<0.01),而IFN-γ水平则较A组有所下降(P<0.05);C组大鼠BALF中IL-4的水平较B组明显下降(P<0.01),而IFN-γ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5、3组大鼠肺组织中IL-4、IFN-γ、NGFmRNA表达变化规律与BALF中IL-4、IFN-γ、NGF的变化规律一致。6、B组大鼠BALF中NGF含量与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呈正相关(r=0.833、0.944、0.949,P均<0.05);与IL-4含量呈正相关(r=0.944,P<0.01),与IFN-γ含量不相关(r=0.122,P>0.05);与肺组织中IL-4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48,P<0.05),与IFN-γmRNA表达不相关(r=0.611,P>0.05)。结论1、用OVA生理盐水溶液致敏和激发SD大鼠能够成功复制出哮喘动物模型。2、NGF与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的发生密切相关。3、支气管哮喘T淋巴细胞特征是Th2型细胞优势表达,NGF可以使Th2型细胞因子分泌亢进,使其产生IL-4增加,而对Th1型细胞因子的分泌无明显作用,进一步加剧了Th1/Th2的偏移状态,诱导支气管哮喘的发生。4、抗NGF可以减轻气道炎症的发生,这为探索新的治疗途径提供了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