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目的:利用表面肌电图(sEMG)作为评估手段来研究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对于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和下肢相关肌群的影响。实验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包括在门诊以及各个康复分院)的22名符合实验条件的脑卒中患者,通过电脑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规范化综合性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方案的训练流程进行训练。另外,实验组增加使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中的下肢训练方案,保证每天训练2小时,每周5次;常规训练组则结合康复指导鼓励患者自行的各项活动,保证与实验组治疗时间相同,两组均持续治疗四周。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的Fulg-Meyer(FMA)下肢功能量表、Berg(BBS)平衡量表,TUGT步行能力测试、十米步行能力测试以及对股直肌(RF),股内侧肌(VL)和股外侧肌(VM)分别采集均方根肌电(RMS)数据,进行讨论分析。实验结果:1.临床量表中,FMA和BBS的数据,显示两组在干预后,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两个数据在干预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组内分别都有统计学差异(P<0.05);2.表面肌电图数据显示,在干预后,三块肌肉在三个步行周期内的结果相同,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组间统计无明显差异(P>0.05),在干预前后,实验组组内部分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部分对照组组内有统计学差异(P<0.05);3.步行能力结果,在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组间出现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干预前后实验组、对照组组内也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结论:1,4周的mCIMT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肌肉力量的提升不具有统计学效果,这可能是由于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是着眼于日常功能性动作重复大量的训练,而非特定肌肉力量而引起的,不过我们也不排除实验误差和样本量不足对实验产生的负面影响会对结果造成干扰;2,mCIMT对步行能力有显著提升,且较常规治疗方案更加有效,具有显著优势,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确实是着眼于日常生活中的功能动作,会对日常生活中的动作提升有更好的效果。3,mCIMT可以作为辅助手段,配合常规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进行下肢功能锻炼,特别是对于那些相对早期、对重新恢复步行能力有着强烈愿望的脑卒中偏瘫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