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取了2004年7月1日至2005年9月5日设立的28只股票型基金,对其业绩进行实证研究,以为选取适合我国国情的评价模型提供依据。实证研究的内容包括基金业绩衡量和基金业绩归因分解两部分。在基金业绩衡量的实证研究中,发现这28只基金没有一只基金的投资组合/做到完全多样化。通过采用夏普指数和绍坦诺比率对这28只基金的业绩进行排名,采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检验后发现,二者的排名高度一致。通过把各个基金的夏普指数与相应的市场组合夏普指数对比,本文发现共有14只基金获得了超过市场组合的风险调整收益。对基金业绩归因分解的研究主要采用时机选择模型进行研究。本文采用的主要时机选择模型为CAPM—TM、CAPM—HM、CAPM—GH、FF—TM、FF—HM和FF—GII六个模型,评价周期采用日、周和月度数据,其中对GII模型,只采用周和月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在回归中,本文采用了DW统计量判断自相关,采用杜宾两步法解决自相关问题。根据对16个方程共448个回归结果的分析后发现:采用日频率数据,这28只基金整体上表现出正向的时机选择能力,而采用周和月频率数据后,整体上却表现出负向的时机选择能力。另外,所有方程时机选择系数能通过显著性检验的个数在50%以下,这说明有相当多的基金不具备时机选择能力。在市场无效性的前提下,以各方程的判定系数最大化为原则,本文发现,CAPM—HM模型是较为适合国情的时机选择评价模型;在解决了时间序列自相关后,采用各基金的同频率数据是各模型最佳的评价周期。针对HM模型的回归结果在系数负相关时有可能给出虚假的时机选择判断结果的缺陷,本文发现以夏普指数给出的实证结果为参照,能够有效提高HM模型结论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