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偶氮染料因其本身鲜艳的色泽,较高的固色率,良好的染色牢度等优势而被印染行业所广泛认同。但是随着偶氮染料的大量应用,其产生的废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在众多染料废水处理方法中,厌氧-好氧联合生物处理法是最有效的处理方法之一。此方法的限制步骤为厌氧处理阶段,而氧化还原介体可以有效加速此过程,从而提高处理效率。但是连续的添加介体如醌类化合物则会造成运行费用的增加及二次污染。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以涤纶滤布为载体,开发一种醌类化合物的固定方法,并使其具有良好的催化作用。基于涤纶滤布具有耐酸,耐弱碱,稳定性好等特点,本论文采用化学法将介体蒽醌-2-磺酸钠(AQS)固定在涤纶滤布上,并优化反应条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电子扫描显微镜(SEM)以及元素分析仪对制备的醌基纤维布进行表征,并研究其对偶氮染料生物脱色的催化强化作用。醌基纤维布的制备过程包括胺化和磺化反应两个步骤。实验结果表明,以二乙烯三胺(DETA)为胺化试剂,胺化时间为9h,以AQS的合成产物蒽醌-2-磺酰氯(ASC)为磺化试剂,磺化反应时间为1h时,醌基固定效果较好。FTIR谱图表明醌基被成功固定到涤纶纤维布上。SEM表明胺化后的涤纶布及固定醌基的纤维布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部损伤,但在所选择条件下进行的涤纶纤维布的醌基固定化不影响其作为生物载体的良好的实用性。此外,经元素分析仪得出醌固定量为12.5μmol·g-1。以海藻希瓦氏菌(Shewanella alga)为模式菌株,研究醌基纤维布对偶氮染料生物脱色的催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生物脱色体系中醌基纤维布的引入可以明显提高染料生物脱色速率。对于偶氮染料酸性大红3R、活性艳红X-3B、苋菜红、酸性大红GR以及酸性金黄G来说,随着醌基纤维布的加入,脱色速率分别提高了3.4、2.2、4.2、2.2及5.4倍。在酸性大红3R脱色体系中,当固定化醌浓度分别为0.025mM、0.05mM、0.075mM以及0.1mM时,染料的一级动力学常数分别为0.39、0.55、0.83以及1.14,呈明显递增趋势。并且醌基纤维布重复利用8次后,酸性大红3R的脱色速率保持在87.3%。初步研究了固定化醌介导的偶氮染料生物脱色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中的上清液能够提高偶氮染料的生物脱色9.68倍及醌介导的偶氮染料生物脱色3.39倍。因此推测在固定醌介导的偶氮染料生物脱色过程中,海藻希瓦氏菌能够产生氧化还原介体物质,从而加速了偶氮染料的脱色。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分析表明上清液中的氧化还原介体物质为核黄素类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