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S100B蛋白、髓鞘碱性蛋白(MBP)在戊四氮(PTZ)致痫幼鼠癫痫后不同脑区和血清的变化,以探讨癫痫发作后脑组织的损伤情况。[方法]清洁近交系SD雄性4-5周龄幼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n=10)及实验组(n=50)。实验组腹腔注射PTZ,剂量为50mg/Kg,A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根据癫痫发作分级, I级视为B组(n=9),该组立即取脑;II级以上发作40只,随机抽取于癫痫发作后0小时(C组,n=10)、6小时(D组,n=10)、24小时(E组,n=10)、72小时(F组,n=10)断头。各组随机抽取2只分离海马,进行免疫组化观察。取躯干血后分别取海马、额叶皮层和中脑。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脑区及血清S100B蛋白和MBP含量;以Envision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S100B蛋白、MBP的表达。[结果]1、戊四氮腹腔注射幼鼠造模成功,幼鼠出现异常行为学改变;2、幼鼠致痫后各脑区和血清S100B蛋白呈一个动态升高的过程;海马、额叶和血清S100B蛋白皆于癫痫后6小时升高,24小时达高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5或P<0.001),72小时下降至对照组水平;中脑S100B蛋白在癫痫后24小时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72小时下降至对照组水平,提示海马、额叶神经损伤在前,中脑神经损伤在后;B组、C组各脑区及血清S100B蛋白与对照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幼鼠致痫后各脑区和血清MBP呈一个动态升高的过程;海马、额叶和血清MBP皆于致痫后24小时升高,72小时达高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5或P<0.001),中脑MBP在致痫后72小时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同样提示海马、额叶神经损伤在前,中脑神经损伤在后;B组、C组、D组各脑区及血清MBP与对照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海马S100B蛋白显著皆高于血清,两者呈正相关,r=0.88,P<0.05;海马MBP显著皆高于血清,两者呈正相关,r=0.82,P<0.05;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实验组海马组织S100B蛋白于致痫后6小时表达增加,24小时达高峰;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实验组海马组织MBP于致痫后24小时表达增加,72小时达高峰。[结论]1、戊四氮致痫模型是一个较理想的全面强直-阵挛发作模型;2、幼鼠致痫后海马、额叶、中脑及血清S100B蛋白明显升高,表明癫痫发作可造成大脑神经胶质细胞的损伤;3、幼鼠致痫后海马、额叶、中脑及血清MBP明显升高,表明癫痫发作可造成中枢神经髓鞘的损伤;4、幼鼠致痫后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海马S100B蛋白、MBP表达明显增加,进一步证实了癫痫可造成大脑神经胶质细胞、神经髓鞘的损伤;5、幼鼠致痫后海马S100B蛋白及MBP显著高于血清,两者呈正相关,提示癫痫发作后升高的S100B蛋白、MBP可能通过受损的血脑屏障,进入外周血。6、S100B蛋白及MBP的变化与癫痫的发作后时间有关,两者均可作为反映癫痫脑损伤的比较特异性和敏感性的生化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