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卵巢癌起病隐匿,难以早期发现,且其恶性程度高,易复发转移,是女性生殖系统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率却高居妇科肿瘤的首位。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是涉及到多基因、多信号途径的复杂过程,目前认为与遗传、免疫、环境及心理因素等有关。心理社会因素对肿瘤患者的影响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密切关注,长期生活在不良心理应激状态下能促进包括卵巢癌在内的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已成定论,但对其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有研究表明,心理社会因素主要是通过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进而影响免疫系统来影响肿瘤的发生和预后,其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探索。利用动物模型模拟临床肿瘤的发展过程是研究肿瘤的有力手段,而采用统一控制条件的心理应激动物模型来研究心理与肿瘤的关系也是国内外常用的方法。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利用荷人卵巢上皮细胞癌裸鼠不良心理应激模型,采用比较蛋白组学方法来研究心理因素作用于肿瘤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1、将裸鼠随机分成正常生长组(A)、单纯应激组(B)、单纯荷瘤组(C)和荷瘤应激组(D)4组,每组6只。2、用人卵巢上皮细胞癌SKOV3细胞系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3、采用束缚应激的方法建立不良心理应激模型。4、观察4组裸鼠的体重、生存状态等一般情况;单纯荷瘤组和荷瘤应激组裸鼠移植瘤的肿瘤体积生长情况及其病理改变;移植瘤组织行HE染色以证实其为卵巢癌并确认其组织学类型。5、测定4组裸鼠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NE)、白介素-10(IL-10)和糖链抗原125(CA125)的含量变化。6、提取单纯荷瘤组和荷瘤应激组裸鼠的皮下移植瘤标本的总蛋白;采用双向凝胶电泳(2DE)技术得到两组皮下瘤的总的蛋白表达谱;经肉眼及图像分析软件比对和差异分析,找出差异表达蛋白斑点;选取差异表达蛋白质斑点,用质谱技术(UPLC-ESI-MS/MS)鉴定差异表达的蛋白质。7、选取5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SOD1,Nm23, Prdx1, GSTO1, CKM),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比较其表达水平,以验定蛋白组学的结果。8、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5例荷瘤应激组(应激组)与20例单纯荷瘤组(对照组)裸鼠移植瘤中的Nm23蛋白及NDRG1蛋白的表达特点,进一步验证蛋白组学结果并分析Nm23蛋白、NDRG1蛋白的表达与心理应激和肿瘤之间的关系。结果:1、采用SKOV3细胞系皮下注射和束缚应激方法成功建立了荷人卵巢上皮性癌裸鼠不良心理应激模型。2、单纯应激组和荷瘤应激组裸鼠在应激前几天烦躁不安,表现为多动和嘶咬束缚管等,数日后有所适应,同正常生长组和单纯荷瘤组相比整体生长状态不良,进食较少但喝水较多。接种4天后裸鼠皮下开始出现可触动的结节,逐渐长大,第10日左右开始肿瘤生长迅速,肉眼观察荷瘤应激组比单纯荷瘤组生长更为迅速。整个试验过程无裸鼠死亡,成瘤率达100%。四组裸鼠体重在试验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后各组体重均有所增加,但单纯应激组和荷瘤应激组增加不如正常生长组和单纯荷瘤组明显,试验后正常生长组和单纯应激组以及单纯荷瘤组和荷瘤应激组体重两两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1)。3、皮下移植瘤组织经HE染色镜检证实为低分化腺癌,符合SKOV3细胞系形成的肿瘤特点。实验结束后荷瘤应激组的瘤重明显高于单纯荷瘤组(P<0.05)。4、各组血清NE、IL-10水平依次为A<C<D, A<B<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CA125水平比较,A<B(P>0.05), A<C<D(P<0.01), B<D(P<0.01)。5、通过双向电泳和nanoUPLC-ESI-MS/MS分析,在裸鼠移植瘤组织中发现了20种明显差异表达蛋白,其中相比单纯荷瘤组,荷瘤应激组有14种蛋白(Prdx1, SOD1, Laminin-binding protein, Prdx3, MRPL12, GSTO1, Esterase D/ formylglutathione hydrolase, SOD2, RPS12,14-3-3-ε, BPGM, Nm23, NADPH, PGK1)表达上调,5种蛋白(CKM, Fast skeletal myosin alkali light chain 1 isoform 1f, CCT8, NDRG1, Myosin light chain 2)表达下调,而1种蛋白(SET)只在荷瘤应激组裸鼠皮下移植瘤中被发现。6、Western blotting检测荷瘤应激组中Prdx1, SOD1, GSTO1,Nm23蛋白明显高于单纯荷瘤组;而CKM蛋白则低于单纯荷瘤组;与蛋白质组学结果一致。7、免疫组化显示Nm23蛋白在应激组和对照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和70%,而NDRG1蛋白则为56%和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果同双向电泳和Western bloting分析结果一致。结论:1、SKOV3荷瘤裸鼠不良心理应激模型是研究心理与肿瘤关系的理想模型。2、不良心理应激能使裸鼠生长受限,并能大大促进肿瘤的生长和侵袭。3、不良心理应激使裸鼠血清NE、IL-10, CA125水平升高,表明不良心理应激能干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并可导致免疫系统防御功能减弱,对一些致病因素处于易感状态。当应激发生在肿瘤患者上后,可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并影响其预后。4、通过对应激与非应激裸鼠的皮下移植瘤标本进行蛋白组学分析,筛选并鉴定出一批差异表达蛋白质,我们的结果提示运用蛋白组学有助于发现和理解心理与肿瘤关系的分子机制。5、免疫组化分析结果与双向电泳和Western bloting分析结果一致,进一步验证了蛋白组学在研究心理应激与肿瘤关系的分子机制研究的可行性。6、不良心理应激可能通过激活癌基因和失活抑癌基因来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nm23和Ndrg1可作为基因研究和基因治疗的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