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对于一个企业还是一个国家,资本投资行为是财富积累和形成合理资本结构的最重要基础,是任何一个经济体平衡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对于企业来说,投资决策会影响企业的生产运营状况、资源配置和财务决策,它所产生的结果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获利能力以及发展前景。上市公司的投资活动直接关系到其未来现金流量的增长,从而进一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也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作为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拉动作用的三架马车之一一—投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尚不完善,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代理冲突等因素的影响,上市公司经营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非效率投资现象,这一现象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对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和长远发展有着一定的负面作用。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的新兴资本市场——深圳创业板,建立至今仅仅5年多时间,却发展得非常迅猛。截至2014年12月31日,在深圳创业板市场挂牌上市的公司已经达到406家,总募集资金2469.85亿元。但在近几年创业板公司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问题。由于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委托代理问题,同时资本市场上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一些上市公司出现了非效率投资现象。投资是任何企业成长的必要条件,创业板上市公司中出现的非效率投资严重阻碍了企业健康成长,继而损害企业的价值和股东利益,同时还会影响到整个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问题不容忽视。本文分别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创业板投资效率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本文的研究不但指出了影响我国创业板公司非效率投资的相关因素,也对目前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投资现状提供相应的建议,同时还为后续的进一步研究指明新的方向。本文首先界定了非效率投资、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的相关概念,接着先后回顾了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自由现金流量理论,对企业的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进行了理论分析,同时也阐述了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其次,本文对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特点和发展现状进行介绍,引出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问题,并通过对相应的文献和理论研究成果的回顾,从理论上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行为进行分析。创业板上市公司产生非效率投资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即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和信息不对称。再次,结合前人的理论基础及中国创业板市场自身特点,本文采用理论和实证的研究方法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现象进行研究。为了衡量创业板上市公司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的水平,本文选用了2010年12月31日以前上市的153家创业板公司,以其2011-2013年的财务数据等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借鉴了Richardson(2006)的预期投资模型,建立创业板市场预期投资模型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创业板上市公司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的程度。接着又引入了自由现金流量、短期负债、代理成本和股权集中度变量来研究这些因素对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自由现金流量能显著提高创业板公司的投资水平,促进过度投资,抑制投资不足;短期负债能显著降低上市公司的投资水平,抑制过度投资,促进投资不足;代理成本与过度投资有着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投资不足关系不显著;股权集中度与过度投资也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样对投资不足关系不显著。最后,对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做了一个总结,并针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投资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同时也指出了本文的局限性,展望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