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术后眼球发育与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

来源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j1019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术后眼球发育的远期变化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为不同年龄儿童白内障人工晶状体屈光力的选择提供依据。   方法:   1、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8年1月于我院诊为先天性白内障并行手术治疗、年龄小于12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术后眼轴发育情况和相关影响因素。   2、按手术年龄不同分为<2岁,2-4岁,5-12岁3组,分别记录白内障类型、眼部合并症、手术年龄、术前术后眼轴、术后并发症、屈光状态和最佳矫正视力情况。   3、比较3个不同年龄组患者的眼轴平均长度,与同年龄组正常儿童的眼轴长度进行比较。   4、比较患者白内障术后眼轴变化,分析其影响因素。   (1)计算术后眼轴的增长幅度(末次随访眼轴长度与术前眼轴长度之差)和眼轴年增长率(眼轴增长幅度与随访时间之比:mm/y)。   (2)将手术年龄、术前眼轴长度、白内障类型、眼部合并症、单双眼患病、术后并发症和最佳矫正视力作为自变量,眼轴年增长率作为因变量,分析不同因素对眼轴年增长率的影响。   结果:   115例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完成随访。其中双眼患者96例(192眼),单眼患者19例(19眼)。术后随访2-12年,平均5.12±2.66年。   1、对不同年龄组眼轴年增长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2岁组与2-4岁组、5-12岁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F=39.463,P=0.000)。而2-4岁组和5-12岁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2、术前眼轴长度与眼轴年增长率(RAG)呈负相关(r=-0.540,P=0.00);   3、眼轴年增长率与最终最佳矫正视力(BCVA)呈负相关(t=-0.386,P=0.000)。   4、在<2岁组中,完全混浊型和部分混浊型患眼的平均眼轴年增长率为0.866mm/y和0.637mm/y,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t=1.772,P=0.079)。   5、一期未植入IOL患者的眼轴年增长率大于植入IOL患者,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1,P=0.073)。   6、在各手术年龄组中,后发性白内障眼与无后性白内障眼的眼轴年增长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7、在不同手术年龄组中单眼和双眼患者的眼轴年增长率无明显差异。   8、对单眼患者的患眼与对侧正常眼进行配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96,P=0.697)。   结论:   1、先天性白内障患儿眼轴在术后呈增长趋势,小于2岁患儿眼轴增长较为迅速。   2、手术年龄、术前眼轴长度和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是眼轴增长率的明显影响因素。   3、单双眼患病、IOL植入与否、白内障类型和后发性白内障等对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术后眼轴增长率无明显影响。
其他文献
目的:输卵管系膜囊肿性质绝大多数为良性,其发病率越来越高。输卵管系膜囊肿术前确诊较困难,腹腔镜探查能明确诊断。本研究通过分析对比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对输卵管系膜囊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