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术技法理论》课程实践性教学研究——以新疆高校为例

来源 :新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441214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技法理论》课(以下简称“技法理论”课)是高等院校美术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是作为造型艺术的一门针对技法展开的理论研究。《绘画透视学》与《艺用人体解剖学》是艺术类院校的两门基础理论课程,是20世纪初经西方美术教学体系传播至中国美术教育,是中国各高校美术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作为支持文艺复兴古典绘画取得辉煌成就的《绘画透视学》与《艺用人体解剖学》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也是我国各高校美术专业教学大纲中始终坚持开设的理论课程。由于我国教育体制和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绘画透视学》与《艺用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两门课程在高校教学中长期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已很难保证按实践教学的完成,其真正实现其教学目的。新的课程标准突出了理论性教学与实践性教学并重的教学指导思想,强调了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为此,本论文想通过对新疆高校“技法理论”基础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实施现状进行分析深入调研,采取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访谈法、数理统计方法等方法来调研、分析如何能够使《绘画透视学》与《艺用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能够更加有成效。  新疆高校中开设美术专业的院校共有14所,通过对新疆地区师范类(新疆师范大学、伊犁师范学院、喀什师范学院、和田师范专科学校、新疆教育学院);综合类(新疆大学、昌吉学院、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艺术类(新疆艺术学院)和职业类(新疆职业大学、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巴音技术学院)四类院校的调查研究。针对“技法理论”课的实践性教学是本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从而提出如何解决《绘画透视学》与《艺用人体解剖学》在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高分低能的现象。在实践教学的课时量、教师教法、与学生专业特点结合等相关策略,创设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性教学模式作为推动和促进美术教学改革的创新点发展,通过实践性教学模式的创建和实施,从而真正提高《绘画透视学》与《艺用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其他文献
期刊
历史题材油画是一种比较难把握的主题性的创作方式,因其自身有着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在中外美术史上一直占据着重要而独特的位置。它以生动的形象艺术地
结局代表着完成,却不意味着完整。亚里士多德所著《诗学》有论:“所谓‘完整’,指事之有头,有身,有尾。所谓尾,指事之按照必然律或常规自然的上承某事者,但无他事继其后”。不完整
中国现代漆画根源于中国传统漆艺文化,同时又置身于中国现代艺术背景之下,是工艺和绘画的结合物,具有浓厚的传统精神和鲜明的时代气息。现代漆画创作中由于物质材料和工艺手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