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存在;2、探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3、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临床影响【方法】1、选取2008年9月—2010年3月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32例为TKA组;同期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54例为THA组。在THA组中再分为两个亚组,其中26例使用骨水泥假体为骨水泥组,28例使用生物型假体者为非骨水泥组;根据身高、体重、术前和术后的红细胞比容,通过Gross方程计算出隐性失血量,并于术前、术后检测相关临床指标。2、分别对THA组和TKA组隐性失血量、THA组使用和未使用骨水泥的隐性失血量、行关节置换术的男性和女性的隐性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与相关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3、利用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对我院2008年5月-2009年7月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71例患者进行随访(其中男性47例,女性24例;年龄48~75岁,平均68.3岁),结合患者术中隐性失血量,分析髋关节功能恢复与隐性失血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TKA组患者的实际失血总量平均为1455ml,隐性失血为694ml,占总量的48%;THA患者的实际失血总量平均为1442ml,隐性失血为463ml,占总量的32%;两组的隐性失血量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THA组的两个亚组进一步比较,发现使用骨水泥组使用非骨水泥两者之间的隐性失血量有统计学意义。2、TTKA组的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浓度平均为2365 umol/L,THA组的FFA浓度为1626 umol/L,隐性失血量与FFA之间呈正相关。3、隐性失血与患者术后功能恢复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与患者的体重指数及年龄、性别、手术肢体无显著性意义。【结论】1、在THA和TKA中存在隐性失血;使用非骨水泥者比使用骨水泥者有着更显著的隐性失血。2、TKA和THA术后的隐性失血和血清游离脂肪酸之间存在着相关性,进一步推断脂肪栓塞也许是造成TKA和THA术后隐性失血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3、隐性失血量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有一定的临床影响,隐性失血量可以作为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一项参考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