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乡村基层政府是中国政权的最后一级,起着连接我国政府和农民之间的纽带作用。村干部是优化农村环境、提高农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民风、民力、民情、民意的首要代表者,也是提供农村公共产品与服务的主要输出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需要一个优秀村干部队伍。目前我国大多部分村干部队伍状况及村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情况在总体上看还是不错的,绝大多数的村干部能够认真履行职责,带头执行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积极带动群众致富,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人和实践人。但也有调研材料反映出,村干部队伍的自身素质建设、客观存在条件和特殊的工作环境仍然存在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深化,村干部很难适应改革下的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对于村干部素质的提升,国内外很多学者对此都有过意见和研究,本文试图以吉林省村干部素质队伍建设为例将企业曾应用过的绩效考核理论应用到村干部素质建设中,进而促进村干部素质的提升,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吉林省村干部素质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村干部创新观念较弱,大多数村干部年龄偏高、思想守旧、知识水平不高;村干部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往往理解不准确;村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不高;村级组织管理不规范,农民对村委会组织干部信任度不高;而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难以适应新形势农村建设的要求;村干部工作方式难以适应新形势农村建设的要求;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难以适应新形势农村建设的要求;村干部管理措施难以适应新形势农村建设的要求。针对文中出现吉林省村干部素质建设出现的问题,本文从村干部的绩效考核系统构建进行研究,从历史文献和社会调查两方面分析村干部绩效考核的各项指标,简单构建出吉林省村干部绩效考核系统。进而在绩效考核系统的基础上分析提升村干部素质的各项措施,从根本上解决村干部素质问题。对村干部的选拔、培训、考核、晋升和福利保障提出建议,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