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RNA-183家族在子宫内膜容受性以及胚胎植入中作用的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mao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子宫内膜的可容受性是胚胎植入成功的先决条件,胚胎植入失败的首要原因便是子宫内膜容受性差。MicroRNAs(miRNA/miR)通过转录后修饰的表观遗传调节方式对子宫内膜容受性和胚胎植入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关于MicroRNAs的作用机制我们知之甚少。在本篇研究中,我们着力于miR-183家族(miR-183-5p,miR-182-5p,and,miR-96-5p)在子宫内膜容受性及胚胎植入中的作用。方法:我们采用人子宫内膜细胞系(Ishikawa cells,IK)的体外实验来分析miR-183家族对子宫内膜细胞功能特性的影响。体外JAr圆球附着模型用于观察胚胎植入的效果。使用目的基因预测软件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完成对miR-183家族下游调控基因的预测,并采用孕鼠体内实验模型来最终确认miR-183对胚胎植入的作用。我们也检测了临床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的子宫内膜中miR-183-5p 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IK细胞中miR-183家族的上调具雌激素依赖性,且miR-183家族与IK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作用呈正相关。此外,JAr圆球附着实验表明采用miR-183-5p and miR-182-5p的抑制剂可显著降低IK细胞的粘附比率;与之相反,分别采用miR-183-5p and miR-96-5p的类似物处理均可增加IK细胞的粘附比率。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显示CTNNA2可能是miR-183-5p的下游靶基因。孕鼠在体实验结果表明抑制miR-183-5p的表达可显著降低胚胎植入率并增加CTNNA2的表达。对临床子宫内膜样本检测显示妊娠失败患者子宫内膜miR-183-5p表达显著降低而CTNNA2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因此,子宫内膜细胞中,通过miR-183-5p下调CTNNA2可能是子宫内膜容受性雌激素依赖的重要调节方式。结论:miR-183-5p和CTNNA2基因可能是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并且可能是胚胎植入成功的有效诊断和治疗靶标。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考古学科的发展,大量土体遗址被发掘出来。由于土遗址暴露在自然条件下,极易遭受损毁和破坏,需加以保护。其中潮湿环境下的土遗址由于受水力作用影响较大而极易发生破坏,因此针对潮湿环境下土遗址改良与修复的材料和方法研究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历史文献中所记载的许多传统天然材料,在土体性质改良方面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因此,如何将这些传统天然材料,通过现代科学手段进行研究,并应用在土遗
背景与目的:miR-184-U(突变型的miR-184,r.57c>u)在多种家族性遗传性眼病中被发现,但在这些眼部疾病中,miR-184-U的生物学功能和致病机制仍不清楚。既往的研究表明circRNA可以作为某些miRNA的海绵,但是目前尚无研究探讨miRNA或其突变体是否会影响circRNA的表达。因此,本研究通过使用化学合成的miR-184-U模拟体及miR-184-C(野生型的miR-18
目的目前迫切需要寻找确定治疗骨肉瘤的新分子靶标。环状RNA是一类内源性RNA,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中,并在调节基因表达中发挥关键作用,但在骨肉瘤中,环状RNA的潜在分子机制仍知之甚少。在这里,我们评估了骨肉瘤中环状RNA circFAT1的在骨肉瘤发生发展中的功能及特性。方法首先体外实验明确circFAT1在骨肉瘤中环状RNA的特性,评估circFAT1/miR-375/YAP1对人骨肉瘤细胞生
本论文分为两个部分,分别研究了基于聚己内酯明胶纳米纤维的化疗光热治疗协同肿瘤治疗平台和基于聚己内酯明胶纳米纤维的饥饿治疗化疗协同肿瘤治疗平台第一部分以纤维或水凝胶作为主要形式的局部药物传输系统,已成为有效治疗肿瘤的一种技术方式,但由于其治疗功能单一,导致疗效有限,在实践应用中受到挑战。本研究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基于纳米纤维的多功能局部药物传输系统,可以通过小切口微创手术方式植入体内,发挥治疗肿瘤的作用
胰腺癌是我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最为恶性和致命的癌症之一,死亡率与发病率之比接近1.0,5年生存率极低。胰腺癌往往起病隐匿,缺乏早期症状,多数病例诊断之时已经是中晚期,没有手术治疗指征。药物治疗是胰腺癌患者治疗的重要选择。目前,由奥沙利铂、伊立替康、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组成的联合用药方案FOLFIRINOX是晚期胰腺癌药物治疗的一线化疗方案。研究表明,接受吉西他滨单药治疗的胰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只有6.
骨肉瘤是一种最常见的骨原发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较高,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其次为老年人(双峰现象),容易发生转移,最常见部位为肺部,而肺转移往往是骨肉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其5年总生存率不足20%。目前,骨肉瘤肺转移的机制尚不清楚,而免疫疗法等新颖治疗方式仍然存在一定挑战。越来越多的肿瘤免疫学研究聚焦于趋化因子。一方面,趋化因子可以激活和增强各类免疫细胞发生迁移,另外一方面,趋化因子可增强肿瘤细胞增
研究目的胃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18年统计确诊的胃癌新发病例就超过100万例。在中国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居恶性肿瘤的第2位。胃癌发病隐匿,不易早期发现,预后极差。抑癌基因的表观遗传异常是胃癌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尤以DNA甲基化最为普遍。DNA甲基化修饰是导致抑癌基因失活的主要原因之一。筛选出因表观遗传改变而失活的抑癌基因,明确其作用机理,将有助于了解胃癌发生发展,为将来的临床诊治研
在精准医疗时代大背景下,疾病风险预测已成为疾病预防和诊断领域研究的热点,对人类的健康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基于疾病易感遗传标记开发疾病风险预测模型是目前最可能实现的一种策略。同时,癌症精准医疗已经走在了精准医疗时代的最前列,癌症个体化治疗已经成为公认趋势。随着大量的癌症易感遗传位点以及靶向用药位点不断被发现,可靠的癌症易感基因及遗传变异位点数据库已经成为了癌症精准医疗的关键。因此,基于上述背景,我们利
【研究背景与实验目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征,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孤立的小肝癌通常首选外科手术治疗,五年存活率可达50%以上。但肝癌发病隐匿,患者确诊时一般已达中晚期,仅有部分患者有机会接受肝移植,仍有许多患者需要接受传统化疗或近年新兴的基因治疗、靶向药物治疗和免疫治疗。众所周知,传统化疗药物的选择性低,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RNR)是生物界唯一能催化4种核糖核苷酸(NDPs或NTPs,N=A,G,C或U)还原生成相应脱氧核糖核苷酸(d NDPs或d NTPs,N=A,G,C或U)的酶,广泛存在于各物种中。RNR为DNA的正常合成和损伤修复提供原材料,与细胞增殖密切相关,因此RNR可作为抗肿瘤、抗细菌和抗病毒等的靶点之一。我们仍对RNR酶催化机制、构象变化、全酶结构等了解得不够彻底,临床上使用的RN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