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的多普勒超声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来源 :内蒙古医学院 内蒙古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T_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膀胱癌在我国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中占首位,以移行细胞癌为主,其生物学行为复杂多变,仅依靠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不能很好地判断膀胱癌的预后。本研究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对膀胱癌的血流进行检测,旨在通过肿瘤血管显像及其血流动力学特点,反映肿瘤血供情况,并与病理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进行对比,并探讨其相关性,评价膀胱癌血管生成的活性及其与部分临床参数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测63例膀胱癌肿瘤血流信号,观测肿瘤内血供情况,测量血流动力学参数,即收缩期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速度(EDV)和阻力指数(RI)。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肿瘤MVD。   结果:1.6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G1、G2、G3期MVD值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T2~T4期的MVD数亦显著高于Ta~T1期,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术前CDFI所测值是PSV:36.58±12.03cm/s;EDV:6.41±2.35cm/s;RI:0.67±0.12。3.PSV和EDV在G1、G2、G3期膀胱癌中相比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p>0.05);在Ta~T1期和T2~T4期膀胱癌中相比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p>0.05)。RI在G1、G2、G3期膀胱癌中相比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Ta~T1期和T2~T4期膀胱癌中相比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4.PSV、EDV及RI均与MVD呈负相关(r=-0.271,P<0.05;r=-0.079,P<0.05;r=-0.064,P<0.05)。5.MVD随肿瘤的增大而增高。   结论:(1)MVD值、RI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密切相关,二者均可反映膀胱癌肿瘤血管的生成情况。(2)多普勒超声是一种无创评价膀胱癌血管生成活性的较好方法,可以为临床治疗和判定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实践性教学是开放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但安徽电大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分校的实践性教学管理工作一直是个软肋,严重影响了开放教育教学质量.该文联系分校实践性教学管理工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黄斑部视网膜劈裂(myopic foveoschisis MF)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的图像特征。分析MF的两种形态类型发生的数量;分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新时期国家对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提出了新要求.该文通过对宁夏大学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现状进行调查,具体分析该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