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是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2012年全世界约有136万例新发结直肠癌被确诊,而其死亡例数高达69万[1]。2010年我国结直肠癌新发例数超过27万,其中死亡例数13万[2]。临床实践工作中,结直肠癌的治疗失败,常常归咎于肿瘤细胞的淋巴结转移、血液远处转移及肿瘤的复发。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正逐步被认识,新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均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和演变。人类基因组研究表明,蛋白质编码基因在基因组中仅仅占据不到2%,而基因组中的编码基因在数量上远远超过我们预期的非编码RNA(LncRNA);LncRNA是一类转录本超过200个核酸分子,不参与蛋白质的编码,却以RNA的形式参与多种的生物学过程[3]。近年大量研究表明,LncRNA的表达异常与人类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4-6]。本研究通过检测长链非编码RNA MIR31HG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观察其对结直肠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初步探讨MIR31HG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及生物学功能,为结直肠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实验证据。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MIR31HG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生物学功能。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2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 MIR31HG的表达水平;通过Pubmed GEO数据库分析已发表的相关结直肠癌基因芯片中长链非编码RNA MIR31HG的表达情况;通过TCGA数据库下载与MIR31HG相关结直肠癌患者生存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MIR31HG的表达对结直肠癌生存预后的影响,Log-rank法进行显著性检验。采用RNA干扰下调MIR31HG在结直肠癌细胞SW480和Lovo细胞中的表达,MTT检测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结直肠癌细胞的迁移袭能力。结果:长链非编码RNA MIR31HG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4.16±0.3),显著高于癌旁组织(2.31±0.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GDS2947(n=32)芯片结果显示MIR31HG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11.23±1.05),显著高于癌旁组织(7.97±0.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GDS4379(n=62)和GDS4516(n=104)芯片结果显示,MIR31HG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3±0.12)和(4.45±0.04)。生存分析显示MIR31HG高表达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MIR31HG低表达患者(n=440),风险比(HR)=1.52;95%可信区间(CI):1.02-2.25;P=0.0387。qRT-PCR检测显示siRNA转染可显著下调MIR31HG在结直肠癌细胞SW480和Lovo细胞中的表达。MTT结果显示,SW480细胞在转染48h后,si-MIR31HG#1、si-MIR31HG#2及si-NC组A值分别为0.43±0.03、0.44±0.04、0.68±0.04,实验组与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3,P=0.0125)。转染72h后,si-MIR31HG#1、si-MIR31HG#2及si-NC组A值分别为0.733±0.03、0.83±0.05、1.19±0.04,实验组与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8,P=0.006)。转染96h后,si-MIR31HG#1、si-MIR31HG#2及si-NC组A值分别为1.00±0.07、1.06±0.09、1.45±0.06,实验组与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3,P=0.0226)。Lovo细胞在转染48h后,si-MIR31HG#1、si-MIR31HG#2及si-NC组A值分别为0.36±0.02、0.38±0.04、0.57±0.06,si-MIR31HG#1组与si-NC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8),si-MIR31HG#2组与si-NC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1)。转染72h后,si-MIR31HG#1、si-MIR31HG#2及si-NC组A值分别为0.60±0.01、0.68±0.05、0.88±0.06,si-MIR31HG#1组与si-NC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4),si-MIR31HG#2组与si-NC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8)。转染96h后,si-MIR31HG#1、si-MIR31HG#2及si-NC组A值分别为0.95±0.05、1.04±0.08、1.42±0.09,实验组与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7,P=0.0377)。Transwell结果显示,SW480细胞中,si-MIR31HG#1、si-MIR31HG#2及si-NC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32±2、39±3、102.3±7个,实验组与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7,P=0.0013)。Lovo细胞中,si-MIR31HG#1、si-MIR31HG#2及si-NC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29±2、39±4、95±5个,实验组与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P=0.0008)。结论:长链非编码RNA MIR31HG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与结直肠癌预后不良相关,下调MIR31HG可显著抑制SW480和Lovo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