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科的功能是工具性和人文性,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和《语文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人们在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己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在学生作业设计和评价方面,许多教师尚未树立正确的观念,对于作业设计的流程缺乏整体的认识。机械、重复的识记练习,简单、随意的评价方式还大量存在,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创新精神。其实作业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起着对课堂教学的巩固和延伸作用,是学生为完成学习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载体;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动手能力的有效形式,它对养成学生的某些优良品质有独特功效。新课改下的作业应当是学生的智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体现。论文吸收并借鉴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将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做中学”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新课程理论引入语文作业的设计与评价中。从对传统作业设计与评价的继承和创新入手,分析了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与评价的现状,反思了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结合自身在新课标指导下作业设计与评价的实践,阐述了语文作业设计与评价的研究意义,指出了作业设计与评价的训练目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措施。该措施在充分考虑初中学生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知识的生成过程、能力的形成过程、思维的活动过程,从拓展作业内容,丰富作业形式,优化作业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为语文作业的设计提出了四项原则,即因材施教,分层布置;形式多样,讲究趣味;重视开放,体现自主;注重实践,鼓励创新。同时,分析了“三维目标”下的阅读类作业、练笔类作业、积累类作业、采集创编类作业、综合性学习作业等作业类型,并列举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案例,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使作业设计的研究得以全面化和具体化。在作业评价方面,提出了先进的评价理念,客观的评价要求,多元的评价方式,合理的评价建议。使语文作业的设计与组织、评价与反馈形成良性循环的动态系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