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是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追求,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也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与途径。民办高等教育为中国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将是下阶段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的新的生长力量。民办高等教育在我国复苏后,出现了不同的发展路径和模式,为保持其健康发展,对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研究十分重要。本研究系统运用文献法、访谈法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对民办高等教育“以学养学”发展模式的特点进行分析,对其产生的背景进行梳理和剖析,总结其发展过程中的成绩,探究该种发展模式在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并以sdyc学院为个案进行分析,总结sdyc学院办学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验证并修正笔者的研究。民办高校“以学养学”发展模式不仅对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同时对社会发展、对整个高等教育发展具有促进和借鉴意义。民办高等教育“以学养学”发展模式中蕴含着举办者对教育坚持和信仰;民办高等教育举办者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展教育,利国利民;民办高等学校发展以学生为主,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以学养学”发展模式体现了主动把握市场经济的机遇和积极迎接市场的挑战,将高等教育与市场有机结合,利用市场服务于教育发展等,是“以学养学”发展模式在发展过程中留下的宝贵经验,对公立高等教育和民办高等教育的其他发展模式而言均具有不同意义上的借鉴。民办高校“以学养学”发展模式也面临着时代背景变化、公立高校竞争、生源数量减少、生源质量下降、办学经费短缺、专业设置不科学、管理者更新换代、规模与效益矛盾等挑战。虽然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出现多样化趋势,但就其本质而言,均以“以学养学”发展模式为基础,融合其他发展模式,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以学养学”发展模式对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仍然意义重大。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和普及化的趋势下,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若要持续发展,必须要与时俱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采取错位发展战略,弥补公办高校的不足与空白;二是改变原有的生源结构,在保证生源数量的基础上提高质量;三是利用自身优势和历史沉淀发展优势学科专业,并形成学科群优势;四是在坚守教育理想的前提下积极适应市场,利用民办高校的体制、机制优势吸引外部投资,积极发展国际合作办学;五是采取科学方式培养、选聘新一代领导集体;六是在规模与效益之间寻求平衡,保证学校在正常运营的前提下,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