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基层换届选举问题研究——以Q市D村为例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li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主选举作为村民自治的前提和基础,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充分表达民意直接影响着村民自治发展的成效。党的十七大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四项政治制度之一,要求把发展民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加以推进,保障人民享有更多切实的民主权利。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完善基层民主制度的重大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的规模急剧膨胀。原来分布在城市周边的农村由此被纳入了城市的版图,并被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所包围,在区域上成为了城市的一部分,这些农村也因此变成了“都市里的村庄”,即“城中村”。城中村既不同于传统的行政村,又区别于真正的城市社区,它是被动城市化下的产物,是一种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的混合体,因此,它既具有传统农村的特征,又带有一些城市社区的色彩。   由于“城中村”在土地征用、拆迁、改造过程中,涉及的利益关系复杂,且存在着巨大的预期利益,所以在基层民主换届选举中,各利益方的争夺就显得异常的激烈。“城中村”因其自身的特殊性而呈现出了更多的现象和问题。表现比较突出的有:宗族因素影响基层民主选举、贿选行为破坏基层民主选举、流动人口选举权利缺乏保障、政治传播手段介入基层民主选举等,这些问题严重的侵犯了城中村居民的民主选举权利,阻碍了我国基层民主的发展。因此,加大对“城中村”基层换届选举问题的研究,并提出解决的思路,对促进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以“城中村”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当前我国“城中村”和“村委会选举”的理论内涵。在此基础上选取Q市D村作为个案进行研究,运用政治学、社会学等相关理论对其村委会换届选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寻找原因,提出解决思路。主要内容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了选题的依据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文的研究方法与思路。第二部分主要对我国“城中村”基层民主换届选举问题的理论进行了探讨,明确了“城中村”的内涵、特征、形成原因以及村委会换届选举的涵义。第三部分以Q市D村为例,详细介绍了Q市D村的概况以及在基层民主换届选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部分针对Q市D村基层民主换届选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推进和完善“城中村”换届选举工作的建设性建议。   本论文主要采用阅读文献、个案研究等方法,在大量阅读有关“城中村”及“城中村”基层民主政治方面的文献资料,归纳总结国内外观点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对Q市D进行全面、深入、具体的考察与分析,进而进行演绎分析,得出结论。
其他文献
波兰著名哲学家亚当·沙夫是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最主要的理论贡献就是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的人道主义阐释。他的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东欧各国社会主义实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无论是在中央层面还是地方层面,我国相关部门都出台了若干有关公职人员财产申报的政策文件,各地、各部门也都在进行相关制度实践。然而,由于政策性公职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