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发展是实现混合所有制经济制度的需要,是时代所趋,但由于国情不同、体制不同、道路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混合所有制企业带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它既要承担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融合非公有资本共同发展、实现“国民共进”的任务,还要承担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决定作用的责任,因此研究混合所有制企业股权结构以期提升企业绩效是一个非常重要而有意义的课题。本研究在梳理国内外企业股权结构对企业绩效影响相关文献与理论的基础上,选取了810家上市国有企业,利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得分函数对样本企业的经营绩效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利用OLS混合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否影响企业绩效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股权结构如何影响企业绩效。研究将股权结构分为两个方面: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分别探讨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上市国有企业中,相比于非混合所有制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有着更高的绩效水平。(2)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作为股权集中度的衡量指标,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由此可见,股权集中度与绩效水平呈现出明显的倒U型关系,因此,股权结构保持一个适宜的集中度可以对企业绩效的提升产生积极作用。(3)从股权制衡度来看,衡量股权制衡度的Z指数与企业绩效之间同样存在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这是由于当企业股权由多个股东共同持有时,能够对大股东的信息优势起到抑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小股东的利益,但股权制衡度超过临界值时,会因为大股东之间制衡性过高而产生反复的协商博弈,出现“讨价还价效应”、“意见分歧效应”、“控制权争夺效应”,从而造成决策低效,绩效出现下滑。所以,对于混合所有制企业而言,应当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如多元投资主体的引入、治理结构的完善等,使企业制衡度保持在一个合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