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是肺癌常见的病理类型,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存活率低。近年来发现固有样淋巴细胞(Innate-like lymphocyte, ILL)对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治疗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并比较固有样淋巴细胞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正常人体内的分布及相关性,分析固有样淋巴细胞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意义。[研究方法]选择安徽省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2015年3-7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同期健康体检对照人群,采用六色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iNKT细胞、γδT细胞和B1细胞及适应性T淋巴细胞、B2细胞,分析上述指标在16例正常人(C组)和5例非小细胞肺癌初诊患者(F组)、15例病情稳定患者(S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所占比例,分析比较各群细胞在正常人和患者外周血中的频数分布及其相关性。[结果]1.固有样淋巴细胞中,iNKT细胞在C组、F组和S组人群中的百分率分别为(0.31±0.42)%、(0.17±0.12)%、(0.06±0.07)%,丫6T细胞的百分率分布为(5.09±4.08)%、(6.26±4.22)%、 (2.96±2.37)%,B1细胞的百分率分别为(1.97±0.88)%、(1.04±0.74)%、 (1.50±1.48)%;适应性T淋巴细胞在3个组的百分率分别为(57.98±11.98)%、(65.68±10.64)%、(71.64±11.17)%,B2细胞的百分率分别是(7.76+3.20)%、(10.02±6.66)%、(7.52±4.85)%。2.相关性分析显示,S组iNKT细胞和?δT细胞呈正相关(r=0.5336,p=0.0426);S组和C组B1和B2细胞呈正相关(r=0.7964,p=0.0006;r=0.6029,p=0.0153),其余各指标间均无相关性。F组iNKT细胞百分率显著高于S组(p=0.026),F组的γδT细胞显著高于S组(p=0.040);S组iNKT细胞百分率显著低于C组(p=0.031),而S组适应性T细胞百分率显著升高(p=0.003);F组B1细胞百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46)。[结论]1.3个组人群中固有样淋巴细胞所占比例远远低于适应性免疫细胞,而且变化范围较大,个体差异明显。建议将固有样淋巴细胞比例的动态监控作为一种监视肿瘤发生发展和评价治疗效果的指标之一。2.固有样淋巴细胞连接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有可能就恰恰体现在各个亚群细胞之间这种数量上的相关性上。3.对照组人群和病情稳定患者体内B1细胞和B2细胞均显著正相关,而初诊患者无此相关性,提示B细胞亚群在肿瘤发生时比例失衡。4.初诊患者体内iNKT细胞和78T细胞含量显著高于病情稳定组患者,这个现象提示我们,患者经治疗后iNKT细胞和γδT细胞的数量升高可能是恶性肿瘤发展的危险因素,而不是肿瘤出现后造成的后果。5.病情稳定患者与对照组相比,适应性T淋巴细胞含量显著升高,可能是治疗后T淋巴细胞从肿瘤组织侵润的局部回流入血,也有可能是由于肿瘤患者本身高度变化的白细胞总数掩盖了细胞变化的真相。建议分析肿瘤患者淋巴细胞亚群时,除了关注各亚群所占的比例外还应关注各亚群的细胞绝对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