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工是我国产业工人的主要力量,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高度重视农民工精神文化工作,直接指出要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把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民工的人文关怀。建筑行业的农民工人口数量庞大,在全体农民工总量中占据绝大多数的比例,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普遍性、代表性,以点及面对其他行业农民工精神文化供给的对策建议和实施有推广价值。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满足生存温饱,解决安全需要之后,被人尊重的需要,被社会认可获得社会地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当代农民工物质需要之后,更高更迫切的精神文化需要。以成都市建筑行业农民工为研究对象,了解建筑行业农民工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制约他们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满足存在的原因和难点,进行全方位的实地调查研究,发现真问题,旨在丰富和拓展现有研究的范围和深度,并针对建筑行业农民工精神文化需求提出新的见解,为成都市政府部门解决建筑行业农民工精神文化需求提供真实的调查数据。本文在文献研究法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成都市不同区域、不同建筑施工场所的建筑行业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对各级政府出台的政策进行研读,政府统计数据进行梳理分析,从成都市政府、工青妇联组织、社区和建筑企业四个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出发,梳理分析对农民工精神文化供给的现状。当前,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仍不完善,对特殊群体的服务供给政策不健全;工青妇联等组织服务供给的调研不足,且缺乏协调统筹,导致内容陈旧针对性低;社区对农民工精神文化服务重视力度不高,具体任务落实不到位,且服务和活动缺乏针对性和包容性;直接管理农民工的建筑企业普遍存在重业绩轻文化的现象,因为农民工薪酬结构和工资支付情况的原因,使得农民工的文化权益和均等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权利得不到较好的保障和落实。本文对成都市建筑行业农民工精神文化供需之间存在的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提出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创新工作方法,进一步保障农民工经济权益和文化权益;发挥组织优势,提升工青妇联等组织供给的力度与针对性,引导农民工增强文化自信;社区与企业共建供给,开放更多的公共文化场所和服务类目;加强建筑行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改善农民工的薪酬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