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2年6月,全国足球工作会议在北京红山口召开,史称“红山口会议”,这次会议上提出把我国足球作为体育改革的突破口并确立其走职业化发展道路,建立职业俱乐部和联赛制。改革至今,我国足球联赛中频频出现的假球、黑哨、赌球、球队退赛等等不良现象表明我国足球运动职业化水平仍然低下,此情况的出现受到国家领导人以及社会各界学者高度关注,如何规范我国足球职业化中出现的问题成为当前讨论的热点问题。纵观西方足球发达国家的发展史,足球职业化发展有利于提高足球运动的整体水平,表明我国足球向着职业化方向发展的正确性和科学性,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明确我国足球职业化的目的,针对当前我国足球职业化发展的现状,分析导致职业化改革停滞不前的原因并采取积极的策略改变当前国内足球运动的混乱现状,对于扩大我国足球运动后备队伍人数,提升足球运动训练水平使之达到世界领先地位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足球职业化开启了中国体育市场化改革的发展道路。但十几年过去了,中国足球的竞技水平反而每况愈下,职业联赛中的混乱现象使得联赛形象越来越差,球迷数量大幅萎缩,后备人才队伍匮乏,许多职业足球俱乐部的发展难以为继,致使我国足球发展处于几乎停滞不前的境地。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当前我国足球职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约我国足球职业化的发展水平因素主要包括管理体制问题、青少年后备队伍问题以及职业联赛运行体系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对加快我国足球职业化的进程,缩短与世界足球强国的发展水平提供了一些理论探讨。首先,我国足球职业化过程中管理体制上存在一定问题,包括利益分配的不均衡问题、足球法律法规建设的不完善以及中国国家队与国内职业联赛开展的矛盾的问题等等,从国家宏观调控的角度分析这些因素,对我国足球职业化的进程造成一定影响,制约了我国足球职业化的发展水平;其次,青少年后备队伍问题。主要包括青少年训练管理体制问题、青少年的科学选材问题、青少年的竞训体系和训练理念问题等因素导致我国职业足球后备队伍严重匮乏,足球人口急剧下降,足球年轻运动员的成材率降低,阻碍了中国职业足球竞技水平的可持续发展;最后,职业联赛问题。制约足球职业联赛的因素较多,包括制度因素、人员因素、训练因素、环境因素等。职业联赛作为职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职业联赛秩序和高水平的比赛质量是加快职业化进程的先决条件,尽快提高职业联赛质量水平,改善我国足球联赛出现的种种不良现象,对促进我国足球竞技水平的提升,加快足球的职业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制约我国足球职业化发展水平的因素并结合世界足球发达国家以及我国足球职业化发展的主要规律,提出促进我国足球职业化的改革对策研究及构建相应的监控体系,主要有转换政府职能,实行协会实体化、明晰俱乐部产权归属、完善体育法制建设和贯彻落实青少年体教结合模式培养等策略,并构建一套至上而下的国家足球管理监控体系,促使我国足球职业化发展道路尽早与国际接轨,寻找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足球职业化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