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增加,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粮食安全问题亟待解决。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根源就是要保护耕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就是保护耕地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系统分析了国外学者对于耕地质量和耕地保护的研究内容以及国内学者对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及其相关法律、相关土地整治内容的研究,并且对基本农田、高标准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的概念等进行了研究。其次,文中根据对研究区概况(包括社会经济条件、自然地理条件和工程现状)、研究区水资源平衡和自然灾害的分析,设计了研究区工程总体布局以及各单项工程。并且对于研究区建设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总结。得出结论,高标准农田建设后,研究区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建成后将实现“旱能灌,涝能排”的灌溉网络。最后,为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提出了应该加强专业化和规范化目标管理、鼓励基层组织和农民积极参与项目建设和提倡科研创新等建议。结论如下:(1)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建成集中连片、排灌等农业基础设施齐全、稳产高产、能够满足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的要求、满足农民对于土地需求的生态性能良好的农田。(2)通过对研究区的自然灾害分析得出,研究区内自然灾害主要是水灾和旱灾,针对水灾和旱灾,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建成后将实现“旱能灌,涝能排”的灌溉网络。(3)针对研究区的工程现状缺陷,在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时,水利工程骨干设施全部硬质化,对土地平整区的全部斗、农沟渠进行了新建或者改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两个百分点,并且形成了较完整的防护林网络。建议如下:(1)加强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专业化和规范化目标管理。(2)鼓励基层组织和农民积极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3)提倡科研创新,为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