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同济大学与都江堰市规划局合作科研项目《世界文化遗产地都江堰城市新建筑控制体系研究》的子课题,本文立足于城市空间尺度的观察视角,对都江堰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城市空间尺度现状进行实地调研,从物质形态(街道的断面尺度、长度及界面连续性)层面加以纵向比较分析,运用地域主义相关理论(批判的地域主义)发掘出具有都江堰地域特色的空间尺度。以此为基础,借鉴相关理论与国内外案例的成功经验,参考相关规范法规以及总体规划,从学术和可操作性两方面出发,建立明确的空间尺度地域性表达的控制体系。本文试图从“街道的断面尺度、长度及界面连续性”三方面得出以下都江堰城市空间尺度地域性表达的基本原则:
(1)除城市主、次干道外,所有的城市道路应继承具有都江堰地域特色的断面比例(道路宽度与建筑高度之比)均建议控制在1:1-1.3:1左右。建筑高度应以低层和多层为主。
(2)街道长度不宜过长,控制在300米左右比较适宜,最长不宜超过500米。街道线形变化应呼应城市传统的扇形肌理,略带转折,使街道空间尺度更具生活气息,体现都江堰的文脉。
(3)连续界面的长度应控制在300米之内。建筑的面宽与街道的长、宽之间的比例应该适宜,避免过长的建筑立面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