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城市空间尺度地域性表达控制体系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limin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同济大学与都江堰市规划局合作科研项目《世界文化遗产地都江堰城市新建筑控制体系研究》的子课题,本文立足于城市空间尺度的观察视角,对都江堰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城市空间尺度现状进行实地调研,从物质形态(街道的断面尺度、长度及界面连续性)层面加以纵向比较分析,运用地域主义相关理论(批判的地域主义)发掘出具有都江堰地域特色的空间尺度。以此为基础,借鉴相关理论与国内外案例的成功经验,参考相关规范法规以及总体规划,从学术和可操作性两方面出发,建立明确的空间尺度地域性表达的控制体系。本文试图从“街道的断面尺度、长度及界面连续性”三方面得出以下都江堰城市空间尺度地域性表达的基本原则:   (1)除城市主、次干道外,所有的城市道路应继承具有都江堰地域特色的断面比例(道路宽度与建筑高度之比)均建议控制在1:1-1.3:1左右。建筑高度应以低层和多层为主。   (2)街道长度不宜过长,控制在300米左右比较适宜,最长不宜超过500米。街道线形变化应呼应城市传统的扇形肌理,略带转折,使街道空间尺度更具生活气息,体现都江堰的文脉。   (3)连续界面的长度应控制在300米之内。建筑的面宽与街道的长、宽之间的比例应该适宜,避免过长的建筑立面单元。
其他文献
进入21世纪,社会发展呈现多元化和高速化,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密集,家庭规模趋向小型化,这一系列的现象表明,我国住宅的建筑面积应该更好地适应国情。2006
城市建筑的设计控制是规划管理的基本内容。在一定的法律、法规的制约下,规划管理部门制定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如各类、各层次规划、城市设计(可统称为规划)作为设计控制的内容,通过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深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也在不断的延伸和拓展,从单纯的保护到需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联系和满足居民生活现代化要求的实践过程。历史文化名
当前我们国家正在轰轰烈烈进行的农村城市化运动剥离出一大批手足无措的失地农民,这部分“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失地农民夹杂在城市与乡村之间,他们属于城市化过程的中
伴随着去工业化的进程,企业的倒闭、工人的失业等,留给这砦曾经因工业而繁华,以工人为主要人口的城市的是苦涩的回忆、废弃的工厂、以及衰败的公共空间。80年代起,对工业旧建筑的
本文以风景建筑的规划设计实践为依托,通过河南青要山、浮戏山风景区修建性规划等实际工程项目,分析影响规划设计的关键问题,进而确定本论文选题。历经实际工程的调研、构思策划
伴随着设计更加精细化,人性化的发展趋势,女性对建筑特殊的功能与心理越来越被人们关注。作为长期被均质化,同一化的建筑的使用者,人们逐渐注意到女性与男性之间应为性别差异
建筑类型学是一门研究抽象类型和具体物质创造之间关系的科学,它的议题涵盖了文化、历史、人类心理、集体记忆、潜意识和技术实践等广泛的领域。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建筑类型学
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得到不断发展。经过20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观念模型和体系构架;其适用建筑类别不断增加
随着高速公路的不断发展,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高速公路景观逐渐成为一个新的前沿学科。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如何使高速公路与周边环境合理地融为一体,构筑高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