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硫共掺杂碳微球的溶剂热法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来源 :燕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le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掺杂碳微球具备优异的电化学特性,在超级电容器、燃料电池、锂离子电池等领域拥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吸引了众多科研工作者的关注。本论文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氮硫共掺杂碳微球并在高温下利用氢氧化钾对其进行活化处理,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氮气吸脱附测试、拉曼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循环伏安测试、线性扫描伏安测试、恒流充放电测试、交流阻抗测试等分析表征手段对所得样品的形貌结构、元素成分及电化学特性做了分析测试,研究结果如下:以乙腈为氮源,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为硫源,在400℃下,经过24 h反应,成功合成了氮硫共掺杂碳微球(NS-CMSs)并在不同温度下对其进行了活化处理,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活化温度为800℃时制备的NS-CMSs-800在碱性溶液中具有最高的氧还原催化活性,与商业化的20 wt%铂碳催化剂相比,不仅具备四电子转移过程,同时表现出了更优秀的甲醇耐受性以及长期稳定性。分别以升华硫、硫脲、TMTD为不同硫源,以乙腈为氮源制备氮硫共掺杂碳微球。在400℃下,经过16 h反应,成功合成了氮硫共掺杂碳微球。在750℃下经过KOH活化后,氮硫共掺杂碳微球具有多级孔道结构,比表面积为397.4413.8 m2g-1,在0.1 Ag-1的电流密度下,具有242295 Fg-1的质量比电容,且具备良好的倍率性能(在10 Ag-1的电流密度下仍能保持216247 Fg-1的质量比电容)和循环稳定性。最后,考察了不同升华硫用量对溶剂热法制备氮硫共掺杂碳微球的影响。在升华硫用量分别为1g、2g、3g时均可合成出氮硫共掺杂碳微球,且氮硫共掺杂碳微球的产量随升华硫剂量的增长而增长,石墨化程度随升华硫剂量的增长而减少。活化后的氮硫共掺杂碳微球在0.1 Ag-1的电流密度下具备155224 Fg-1的质量比电容,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其他文献
盐、旱等逆境胁迫是农作物减产的主要因素。研究作物耐逆机理、分离耐逆基因、培育耐逆作物新品种是应对逆境胁迫的有效途径。植物非生物胁迫应答是由众多基因组成的信号网络在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水平进行协同调控,系统改变叶绿体及其他细胞器的生理活性而实现的。本实验以小麦渐渗系耐盐抗旱品种山融3号(SR3)及其亲本普通小麦济南177(JN177)为材料,一方面分析了表观遗传调控相关的组蛋白变体与小麦盐胁迫应答的关
磷酸钒锂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稳定安全等优点成为一种十分具有商业潜力的锂电池正极材料。然而,相对较低的本征电导率和锂离子扩散系数阻碍了磷酸钒锂的应用。本论文利用碳材料(无定形碳、还原氧化石墨烯和官能团化多壁碳纳米管)复合磷酸钒锂制备磷酸钒锂/碳复合材料,用来改善磷酸钒锂的电化学性能。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磷酸钒锂/无定形碳复合材料,探讨前驱体中碳源加入量对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前驱
人类很多疾病是由基因上的缺陷所造成的,如果能从基因的水平上修复缺陷基因,将对传统疾病治疗方式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当前基因治疗中的基因递送系统主要分为病毒性载体和非病
衍生化方法是把预分析的化合物用化学反应的方法转化为另-种容易进行色谱分析的化合物。衍生气相色谱法是环境分析、临床医药分析、生物化学等领域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技术,衍生
学位
民爆行业兼并重组步伐逐年加快,兼并重组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本文主要从安全、技术、经济三个方面对并购活动的影响展开分析,如何在并购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