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和信贷市场发展迅猛,居民家庭的负债总额以及全社会的负债总额都有较高幅度的增长,特别是家庭负债水平上升较快。根据官方统计数据,居民家庭负债占GDP比值已接近50%,家庭部门杠杆率的持续增长值得关注。另外,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最重要的原因是居民家庭的不合理负债,而不合理负债的原因可能是居民的金融素养水平较低,缺乏风险识别能力,不计贷款成本从各种途径贷款,包括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其他民间借贷。因此,金融素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并且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金融素养与居民家庭负债行为之间的关系。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发现,国内对家庭负债的微观影响因素以及金融素养与居民家庭金融行为关系的研究已获得显著成果,但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素养对家庭资产配置的影响分析,对金融素养与家庭负债关系的研究涉及较少。此外,国内学者仅研究了金融素养对家庭是否拥有负债以及是否优先选择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的影响,并未研究金融素养对家庭负债成本的影响,而负债成本也是影响家庭生活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在相关文献基础的上,增加了对负债成本的研究,丰富了金融素养对家庭负债影响方面的研究。本文基于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于2016年进行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项目的微观调查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法构建核心解释变量金融素养指标,并发现中国居民家庭的金融素养普遍较低,且不同家庭之间金融素养水平的差距较大。控制变量选取了总收入等家庭特征指标以及户主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指标等。被解释变量居民负债分别通过居民家庭拥有负债、负债途径和负债成本三个指标来衡量,由于家庭是否拥有负债和负债途径(是否通过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贷款)是虚拟变量,而负债成本是连续变量,因此本文通过离散模型Probit和普通最小二乘法(OLS)来考察金融素养与居民家庭负债的关系。通过实证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金融素养与家庭拥有负债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金融素养越高的家庭拥有负债的可能性越大,这也表明金融素养越高的家庭,越有可能通过信贷市场来平滑家庭的消费支出;金融素养与家庭优先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金融素养越高的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的可能性越大;金融素养越高的家庭负债成本越低,可能原因是金融素养水平较高的家庭,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偿债成本,更可能正确的计算贷款利息。由于家庭可能会通过参与信贷市场而提升了金融素养,也可能存在测量误差和遗漏变量的问题,即模型可能存在内生性的问题,因此本文引入了工具变量来修正内生性问题。通过检验发现工具变量有效且模型存在内生性,但两阶段回归的结果也进一步证明了金融素养确实能够增加家庭负债、提高居民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的可能性,并且降低了家庭的负债成本。最后,根据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本文从国家宏观视角和家庭微观视角两个层面提出了相关建议:一行两会等金融监管机构和教育部门联合制定策略,金融监管部门负责金融教育的总体战略的制定和规划,并组织实施,而教育部门负责将金融教育纳入学校或培训机构等教育体系,以此推动金融教育在我国的普及;家庭应该注重金融素养的培养以及贷款相关知识的学习,来降低家庭的贷款风险和负债成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