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钢轨轨底缺陷检测的电磁超声换能器设计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ivia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压电超声体波技术的钢轨探伤设备被广泛应用于钢轨的缺陷检测工作中。受探头安放位置和钢轨特殊形状的共同限制,现有钢轨探伤设备的压电探头所发射出的超声体波波束难以完全覆盖钢轨轨底。大部分轨底缺陷处于现有设备的检测盲区之中,严重威胁列车行驶安全。近年来,应用超声导波进行钢轨缺陷检测的研究不断出现,但现有导波钢轨缺陷检测研究主要针对的是轨头和轨腰缺陷,针对轨底缺陷的研究相对较少。并且,少数应用超声导波检测轨底缺陷的研究几乎全部应用的是压电超声技术,检测效率受到耦合剂的严重限制。本文对基于电磁超声导波的新型钢轨轨底缺陷检测技术开展了研究,设计了用于轨底缺陷检测的电磁超声换能器,无需耦合剂即可完成轨底缺陷的快速检测,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本文首先对电磁超声导波检测原理开展研究。分析了导波的形成机理,研究了导波的多模态和频散特性,介绍了超声导波检测中常用的反射法和透射法原理。给出了电磁超声换能器基本结构,对其工作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对钢轨轨底结构的频散特性进行研究。给出了有限元分析(FEA)方法分析波导结构频散特性的原理和详细步骤,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通过建立钢轨轨底结构的有限元模型,使用有限元分析法对钢轨轨底结构的频散特性进行分析,得到了类Rayleigh波在本文所研究的300~430kHz频率范围内具有检测轨底缺陷潜力的分析结果。对电磁超声导波轨底传播特性进行研究。应用有限元时域仿真方法,模拟电磁超声换能器激发的类Rayleigh波在轨底结构中的传播过程。仿真结果表明类Rayleigh波振动能量集中于轨底缺陷主要发生区域,适合轨底缺陷检测。通过研究换能器参数与工作点的对应关系,仿真对比类Rayleigh波频散曲线上不同工作点的缺陷检测效果,得到了300kHz类Rayleigh波对应工作点R300相比于其他对照工作点检测效果较优的结论。进行了钢轨轨底缺陷检测实验研究。模拟常见类型轨底缺陷,在钢轨试件中加工了人工缺陷。设计了轨底缺陷检测系统,使用该系统测试了所设计的工作于R300点的换能器的轨底缺陷检测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电磁超声换能器可以检测到常见类型的轨底缺陷。
其他文献
在医疗口译中,由于医患双方专业背景的差异以及医患这种特殊的关系,使得医疗口译员在其中扮演特殊的角色。医疗口译员比其他译员要面临更多的困难跟风险,身心承受的压力也更大。
文章调查洛阳市道路绿化植物,从生态、文化的角度出发分析植物景观现状,以典型路段绿化为例,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在改善城市交通环境和户外环境的同时体现城市文化底蕴
本文对相关比和线性相关系数进行了理论比较,并用实际资料对两者的相关评价特点进行了计算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关比确实是一种优于线性相关系数的相关度量:1)它不对相关形式
目的对目前国际和国内开展的患者安全教育项目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我国研究存在的问题,为患者安全教育开展提供参考意见。方藩通过Medline、Pubreed、CBM、中国知网和万方等数据
传统的带隙基准源电路中存在运算放大器,其性能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运放失调电压(Offset)、运放电源电压抑制比(PSRR)等参数的限制。要想进一步其性能,就需在电路结构上进行改进。
中国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初起时,赫鲁晓夫等苏联领导人虽不赞成,但在表面上采取了既不称赞也不批评的态度。据苏共中央联络部中国处副处长库立克回忆,联络部有一个为
摘要:采用纳米压痕仪研究了Cu—Au多层膜的硬度、弹性模量及其在压头下的变形行为。结果表明,随单层膜厚度(办)的减小,Cu-Au多层膜的弹性模量略有减小。Cu—Au多层膜的硬度随单层
伴随飞行器技术的发展,获得准确可靠的飞行器模型参数对于飞行器的设计和研制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其中,使用气动参数辨识获取其气动参数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手段,其已经
在一些环境中对湿度有特定的要求,如制药类,食品类,电器制作类,轻工类等,对湿度的要求严格,常常相对湿度在10%以下,因此,对除湿空调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固体除湿空调除湿的区域可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价值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由于信息获取障碍而导致信息价值受损的人也越来越多,尤其是作为信息弱势群体的残疾人和儿童,因此构建一套基于人权、平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