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针透刺结合常规针刺治疗肾气不固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cpaccp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芒针透刺结合常规针刺治疗肾气不固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1.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肾气不固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2.对照组给予单纯常规毫针(0.30*40mm针灸针)针刺治疗,选择穴位为中极、肾俞(双)、膀胱俞(双)、三阴交(双)、维道(双)、命门、关元,每日1次,每次30min;治疗组给予芒针(0.40*175mm针灸针)透刺结合常规毫针针刺进行治疗,芒针肾俞透膀胱俞(均为双侧)、维道透中极(均为双侧),其余穴位给予同对照组常规毫针针刺,每日1次,每次30min。本次试验共2个疗程,其中1个疗程为7日,针灸6日,休息1日。3.采用1h尿垫试验、72h排尿日记卡、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评价治疗后的临床疗效。4.采用IBM 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于试验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对于受试者一般情况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分析治疗前后对于肾气不固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评价相关数据(包括1h尿垫试验、72h排尿日记卡、ICI-Q-SF简表、I-QOL简表),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间疗效比较时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治疗过程中共有2例患者脱落(治疗组2例,对照组0例),总脱落比例6.9%,小于10.0%,最后实际总病例数58例(治疗组28例,对照组30例)共脱落2例,最终治疗组28例、对照组30例完成试验。2.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1h尿垫试验后1h尿垫试验、72h排尿日记卡、ICI-Q-SF评分、I-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具有极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3.组间比较:治疗后组间比较1h尿垫试验、72h排尿日记卡、ICI-Q-SF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I-QOL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有效率统计: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96.4%,对照组总有效率80.0%,两组进行对比,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芒针透刺结合常规针刺疗法和常规毫针针刺疗法均能改善肾气不固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2.芒针透刺结合常规针刺疗法对于肾气不固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毫针针刺疗法,值得临床推广。
其他文献
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持续增高,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是主要病因.心肺耐力反应了个体的心肺功能契合度以及对最大运动强度的耐受程度.心肺耐力为人体五大生命体征之一,可用于评价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心肺运动试验(CPET)作为新兴的心肺一体化客观无创检测技术,可以较早的推测出患者潜在的病理生理改变.CPET的数据解读相对复杂及未得到广泛普及,其在临床的应用潜力巨大.目前CPET应用领域包括疾病的诊断、病情及预后风险评估、运动处方制定等.用CPET对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风险予以评估和诊断,实现早干预、早治疗,符合心脏康
目的 应用德尔菲法(Delphi法)构建甲状腺癌围术期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为甲状腺癌围术期护理质量测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检索国内外文献,结合临床护理实践经验以及护理不良事件,以“结构-过程-结果”模式为理论框架,通过小组讨论,初拟甲状腺癌围术期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及其计算公式与资料收集方法.经两轮专家函询,确立甲状腺癌围术期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体系.结果 两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权威系数为0.877,协调程度为0.322~0.576;构建了包含3项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22项三级指标在内的甲状腺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