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在市场化、全球化的潮流推动下,我国抓住这一良好机遇积极发挥自身优势,现代化进程空前加快,经历了世界上空前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镇化率已接近60%。我国综合国力及城乡居民收入与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但这一过程也存在着一系列的矛盾与问题。尤其是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乡二元体制的弊端造就了中国特有的“城中村”现象。由于城中村内普遍存在的公共服务不配套、市政设施老旧、居住环境恶劣、安全隐患冲突、社会治安及管理问题复杂等老大难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城市整体形象提升和城市空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而且其在拆迁改造中易引发冲突造成群体性事件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因此,如何立足长远解决城中村问题,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对我国社会治理提出新的挑战。城中村问题不仅是物质形态的问题,也是棘手的社会形态问题。其最大难点在于如何动态有效地化解城中村改造中潜在的各类不稳定因素,保障城市化进程顺利推动与社会和谐发展。我们现在正处于社会结构转型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如果稍有不慎城中村问题便会又一次成为社会矛盾的燃爆点。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这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举措,是一项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有重大作用的制度建设,对于促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意义重大。截至目前,全国各地虽对于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并形成了自己的稳评模式,但对于每一类重大项目的稳评仍然没有细化。本文以N市T村改造为案例,对城中村改造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各项流程进行研究,结合后期调研发现项目稳评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为确保项目的科学决策及顺利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借鉴,把维护社会稳定的关口前移。本文首先阐述了城中村改造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问题的研究背景、意义,就国内外专家学者关于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进行梳理和总结,确立本文的行文路线框架。其次,在确定研究方法和创新点后,对于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和明晰,确立本文的理论基础为风险社会理论、社会评价理论与利益相关者理论,并以此为基础,引入N市T村城中村改造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其主要的评估流程及取得的成效,并发现在项目稳定运行过程中以及后续实地调研后所发现的问题。再次,通过介绍国内典型地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模式,从各类模式中总结出启示与值得借鉴的经验,针对城中村改造项目稳评机制的完善提出建议。最后,总结全文研究内容并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