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坪大熊猫主食竹

来源 :西华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KA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氨基酸营养在动物营养中起着支撑性的作用,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以低蛋白高纤维的竹子为生,有着一系列的觅食和营养适应策略。本研究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检测了佛坪自然保护区内分布在海拔1200 m~1900 m的不同竹龄(1年生、2年生和多年生)全年(1月~12月)的巴山木竹(Bashania fargesii)叶中18种常规氨基酸的含量,分析巴山木竹叶中氨基酸含量随海拔、竹龄和季节的时空变化;同时根据该地大熊猫的季节性活动规律,比较了该地大熊猫在食叶季和非食叶季、活动核心区和边缘区内巴山木竹叶中总氨基酸(TAA)、总必需氨基酸(TEAA)、总非必需氨基酸(TNEAA)以及18种氨基酸含量的差异。1.巴山木竹叶中氨基酸含量的时空变化巴山木竹叶中氨基酸含量随月份而变化。EAA含量最高的是亮氨酸(0.71%~1.18%),含量最低的是蛋氨酸(0.15%~0.26%);8种NEAA中,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高于其它6种氨基酸。各种氨基酸含量随月份变化的整体趋势一致。除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秋季的含量低于其它季节,其余16种氨基酸的含量秋、冬季高于春、夏季。秋、冬季TEAA、TNEAA、TAA含量均极显著高于春、夏季(P<0.01)。巴山木竹叶中18种AA的含量均表现为1年生叶>2年生叶>多年生叶,在EAA中半胱氨酸在3个竹龄间含量差异不显著,其余9种EAA含量1年生竹叶显著高于2年生叶和多年生叶(P<0.01),2年生竹叶和多年生竹叶间差异不显著。对NEAA,谷氨酸、天冬氨酸含量1年生叶显著高于2年生叶,2年生叶显著高于多年生叶;其它6种NEAA含量1年生叶显著高于2年生叶和多年生叶,2年生叶和多年生叶间含量差异不显著。1年生竹叶中TEAA、TNEAA、TAA含量显著高于2年生竹叶和多年生竹叶,2年生竹叶和多年生竹叶间差异不显著。海拔对巴山木竹1年生竹叶和2年生竹叶中TEAA、TNEAA和TAA的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在海拔1400 m的多年生巴山木竹叶中TAA、苏氨酸、酪氨酸、组氨酸和TNEAA含量显著高于海拔1600 m,多年生叶中丝氨酸的含量在海拔1400m显著高于海拔1500 m、1600 m、1900 m,丙氨酸的含量在海拔1400 m显著高于海拔1600 m、1900 m。2.大熊猫食叶季和非食叶季巴山木竹叶中氨基酸含量比较对佛坪大熊猫食巴山木竹叶季(9月~次年4月)和非食巴山木竹叶季(5月~8月)的巴山木竹叶中TAA、TEAA、TNEAA含量及各氨基酸含量的分析发现,食叶季巴山木竹叶中TAA含量(12.33±1.74%)、TEAA含量(5.14±0.85%)、TNEAA含量(7.20±0.94%)均极显著高于非食叶季TAA含量(10.39±1.45%)、TEAA含量(4.23±0.67%)、TNEAA含量(6.61±0.82%)(P<0.01)。食叶季巴山木竹叶中天冬氨酸含量极显著低于非食叶季(P<0.01)、半胱氨酸含量显著低于非食叶季(P<0.05),其余16种氨基酸含量在食叶季均极显著高于非食叶季(P<0.01)。3.大熊猫核心活动区和边缘活动区巴山木竹叶中氨基酸含量比较在大熊猫活动核心区内巴山木竹叶中TAA含量(12.55±1.60%)显著高于边缘活动区(11.87±1.68%)(P<0.05)、TNEAA的含量(7.33±0.89%)极显著高于边缘活动区(6.92±0.89%)(P<0.01),核心活动区内巴山木竹叶中TEAA的含量(5.21±0.77%)高于边缘活动区(4.95±0.83%),但差异不显著。食叶季大熊猫核心活动区内巴山木竹叶中苏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和酪氨酸4种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边缘活动区(P<0.05),丝氨酸、组氨酸和脯氨酸3种氨基酸的含量极显著高于边缘活动区(P<0.01)。4.结论佛坪自然保护区巴山木竹叶中氨基酸的含量受月份、海拔和竹龄因素的影响。在大熊猫食巴山木竹叶季,巴山木竹叶中TAA、TEAA和TNEAA含量均显著高于非食巴山木竹叶季;相对于边缘活动区,分布在大熊猫核心活动区内的巴山木竹叶中TAA和TNEAA含量更高,且核心活动区内的巴山木竹叶中Thr、Glu、Ala、Tyr、Ser、His和Pro等7种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边缘活动区竹叶,这些氨基酸在动物体内的功能与大熊猫的一些特定生理特性相符,可能是促使大熊猫优化觅食策略的因素之一。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全面认识大熊猫主食竹中氨基酸的时空变化规律,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基于主食竹营养的大熊猫栖息地选择的影响因素奠定基础,也可为制定圈养大熊猫氨基酸营养需要水平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微孢子虫(Microsporidia)是一类专性寄生于细胞内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微孢子虫寄主广泛,影响宿主的生长发育,严重时可导致宿主死亡。家蚕微粒子(Nosema bombycis,N.b)是最早被认识的微孢子虫,也是Nosema属的重要成员之一,它能够感染重要泌丝经济昆虫家蚕(Bombyx mori)引发家蚕微粒子病(Pébrine),给养蚕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家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力的供需矛盾日益突显,人们对电能质量、供电可靠性也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配电网故障检测、定位等系列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重视。配电网以其拓扑多变、工频信号微弱等特点,检测、定位系列问题素来难以攻克,且通常研究只限于最常发生的单相金属性接地故障,反观高阻故障在过去因其长时间存在对系统的稳定运行不会造成直接危害而一度被忽略。如今人们对配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超声观察内脏异位综合征(HS)胎儿气管形态学特征、支气管与同侧肺动脉位置关系,探究其对内脏异位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异构类型分为三组:左房异构(LAI)组6例,右房异构(RAI)组14例,正常对照组15例。对35例胎儿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气管冠状切面观察三组胎儿气管形态,分别测量主气管内径(DT)、左侧支气管内径(DLB)、右侧支气管内径(DRB)、左、右支气管外侧缘与
碳点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毒性以及独特的光学性能,因此在电化学检测器、生物传感器、荧光探针、细胞成像和光催化等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生物技术和微电子技术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嵌合状态与白血病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73例成人白血病患者,采用短串联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STR-PCR)检测移植后+30、+60、+90天受者骨髓的供
目的:探索脑脊液标志物对散发性克雅氏病(Sporadic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sCJD)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作用。方法:选取2018-2019年“北京协和医院脑脊液生物标志物研究队列”
本文研究二维广义不可压磁微极流体方程组:其中u=(u1,u2,0),b=(b1,b2,0),=(0,0,Ω).磁微极流体(Magneto-Micropolar fluid)描述的是导电微极流体在磁场作用下的运动规律.近年来二维磁流体方程组的整体正则性问题引起了数学界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很多成果.然而,当μ=χ=1/2,κ=v=0,α=1 或μ=-1/2,χ=1/2,κ>0,v>0,γ-β
自2011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颁布以来,我国器乐教学相关的研究工作广泛开展,全国各地中小学器乐教学工作如火如荼。德阳市在此背景下,也积极投入到器乐教学进课堂的普及工作中。德阳市东电外国语小学(以下简称东外小)也在市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了器乐教学进课堂的工作。笔者作为东外小一份子,也积极的对本校葫芦丝教学工作进行了实践与探索。在此过程中,发现了葫芦丝教学存在许多问题,
本研究以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下胚轴、根、子叶、组培苗茎段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和不定芽,优化诸影响离体再生的因素,建立愈伤组织再生技术;分析愈伤组织再生过程
铬酸盐转化膜技术是铝及其合金表面处理最常用的方法,由于铬酸盐对人体毒性大,对环境污染严重,目前已被全世界禁止使用。因此,工业上迫切需要绿色环保的铝合金表面无铬转化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