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近红外吸收花菁铱配合物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在淋巴转移光声成像中的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laxf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铱配合物具有优异的光物理性质,如荧光寿命长、量子产率高、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可调和较大的斯托克位移等,使其在催化、光化学传感、发光二极管、荧光探针和活体成像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传统的铱配合物吸收峰位于可见光区,吸收峰主要分布在400-600 nm,具有较小的穿透深度。近来,近红外有机小分子在活体成像中具有较大的组织穿透深度而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利用花菁小分子化合物在生物组织近红外波段第一个窗口(700-900 nm)具有强的吸收,设计合成了在808 nm激光下具有较强的组织穿透深度的花菁金属铱配合物。并进一步改性得到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水溶性纳米粒子。通过建立癌症淋巴转移模型,进一步探索了纳米粒子在淋巴转移模型光声成像中应用。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具有近红外吸收的花菁金属铱配合物及其水溶性纳米粒子的合成与性质研究金属铱配合物的重原子效应使其具有光动力学性质,花菁配体的近红外区域的特征吸收使其具有较强的组织穿透能力,我们结合了两者的优异性质设计合成了花菁金属铱配合物。为了改善花菁金属铱配合物的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通过牛血清白蛋白(BSA)实现对花菁金属铱配合物的包裹制备出水溶性纳米粒子。进一步用戊二醛与BSA交联,提高纳米粒子的结构稳定性。研究表明纳米粒子的粒径大小约为100 nm,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利用共聚焦和流式细胞实验研究了纳米粒子的细胞内吞性质及细胞的磷光成像。2.水溶性花菁金属铱配合物纳米粒子在淋巴转移的光声成像中的应用前哨淋巴结是肿瘤生长过程中发生转移的第一站淋巴结,标示着区域淋巴结的状态。目前,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是临床确定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是否发生癌细胞转移的常规方法。淋巴示踪剂美兰和核素均用于术中,不能用于术前的详细评估。因此一种安全、简便的术前前哨淋巴结示踪方法是临床迫切需要的。本课题设计合成的水溶性花菁金属铱配合物纳米粒子生物相容性好,可作为示踪剂指导术中的淋巴清扫。我们选取了三种细胞(小鼠乳腺癌细胞4T1、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人宫颈癌细胞HeLa),采用足垫皮下接种的方式建立BABLc小鼠淋巴转移模型,并经手法触诊、PET-CT成像和HE染色确定癌细胞发生淋巴结转移。研究表明所合成的纳米粒子在淋巴转移模型的光声成像中具有良好的成像效果,可以准确识别前哨淋巴结,便于术前的淋巴结状态的评估。其裸眼可见颜色在淋巴结手术清扫术上也展现了较好的效果。以光声成像为手段评价术前术后淋巴结的状态,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分析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对直肠癌患者近远期疗效以及预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来我院接受医治的70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两
主要对高精度PCB数控机床的电气控制系统进行介绍,提出了电气控制系统总体方案以及设计框架.并详细介绍了高精度PCB数控机床的电气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和各功能模块.系统采用S
广东省某金矿整装勘查区位于华南褶皱系内,属粤西隆起区大瑶山隆起。区域内加里东至燕山期岩浆活动强烈,并形成了丰富的金、铌、钽、稀土、铜等多金属矿。本文在对研究区地层
<正>都市又被称为&#39;城市&#39;,最早是作为交换中心而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类生存聚落。&#39;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39;,①&#39;都&#39;,&
期刊
管仲相齐辅佐桓公四十年,使齐国由一个偏远封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期间管仲实施的一系列战略、策略和措施成为齐国强盛的主要原因;这些战略、策略和措施对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治
采用枯草杆菌D2 0 1转酮醇酶缺陷型突变株 ,研究菌种生长与D 核糖合成优化工艺。在培养剂中添加山梨醇、KH2 PO4和芳香族氨基酸 ,发现对菌的生长有刺激作用 ,特别是山梨醇 ,
熔石英玻璃是高能激光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光学材料,其损伤问题一直是限制系统能量提升的瓶颈之一。通过纳秒激光脉冲诱导熔石英玻璃样品产生断裂,并使用多光谱手段对断裂前后样
目的 分析在内镜下逆行ERCP+EST术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接收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的
依据成本计划,对成本形成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及时的进行成本核算,对计划的差异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及时调整,纠正偏差,确保成本控制在目标范围之内。
连环画又称"小人书",可读性强,欣赏价值高.以前的人家里,谁没有三五成套地搁着?渐渐地,家里的孩子长大了,随着住房的搬迁,那些代表了一段过去岁月的"小人书"大多散落了.如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