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从维护全民健康和实现长远发展出发,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目标,并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民健康的高度重视。食用油作为生活必需品,不仅能改善食物风味和增加口感,也是人体必需脂肪酸和维生素E的重要来源,但由于油脂摄入过量,近年来引发了一系列诸如慢性疾病等健康问题,而营养知识匮乏与不健康的饮食行为无疑重要的影响因素。基于此,本研究以北京、上海、郑州三个城市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对645名居民进行调查,以期了解城市居民食用油认知、态度、行为和影响因素及其消费者行为。研究发现:(1)居民食用油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50.9%,对于推荐摄入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和膳食宝塔等专业知识知晓率远低于储存方式、凉拌用油等生活常识,其中食用油日推荐摄入量知晓率仅为25.1%。影响认知的主要因素主要有:文化程度、家庭规模、是否做饭、是否购买者、学习经历以及是否患有糖尿病等;(2)居民食用油积极态度总持有率为73.1%,对“烹饪减油”和“轮换吃油”的积极态度持有率较低,存在较大认知误区和疑惑。影响态度的主要因素有:所在地区、性别、“三高”患病情况、营养认知、外出就餐频率和职业等。(3)居民油炸食品食用频率均以1-3次/周为主(51.5%),近八成居民未学过食用油相关知识,购买食用油时会关注营养标签和常换食用油品种的居民均超过70%。影响行为的主要因素有:年龄、态度、性别、收入和受教育程度等。(4)综合评判,城市居民食用油认知水平偏低、态度良好、行为有待改善,知信行(KAP)总体平均得分为76.88分(百分制计),其中女性高于男性,年龄越大得分越高,常住居民中城镇户籍居民高于农村户籍居民,结婚或有婚史居民得分高于未婚居民。(5)居民选购食用油影响因素按注重程度依次为营养价值、品牌、原料、价格、食用习惯、制作工艺、味道、包装和家人偏好。家庭常用食用油品种按食用频率依次为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调和油、葵花籽油、橄榄油、茶籽油、亚麻籽油和其他食用油。(6)居民科学知识类信息获取媒介使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互联网、电视、书籍、广播和报纸,超八成居民表示其通常利用互联网来获取科学知识类信息。大部分居民期待今后从网络途径获取食用油知识,居民了解各类食用油营养价值知识的意愿最强(68.5%)。基于上述研究,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一是丰富科普宣教内容,进一步增强宣教针对性;二是创新科普宣教形式,进一步拓宽宣教渠道;三是加强受众消费需求研究,进一步提升宣教效果;四是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在科普宣教中的功能和作用,完善和创新宣教模式,提高居民营养认知水平,形成科学的膳食行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居民食物营养健康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