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随着国家在国民经济各领域实施的一系列体制改革,中国银行业的改革与发展也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经过30多年的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目前我国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以商业性金融为主,农村合作金融和政策性金融为辅,各种非正规金融作为补充的金融服务体系。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它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解决农户日常融资需要以及扶持农村中小企业发展方面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是衡量其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标准,只有盈利能力提高了,才能不断优化其资本结构,增加抗击风险的能力,促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发挥其在促进中国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中的作用。本文从浙江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盈利能力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影响盈利能力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案例分析,在理论分析部分,主要从自身因素、行业因素和宏观因素等三方面进行阐述,结果表明短期内对浙江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盈利性影响最大的还是以资产规模、资产质量、资本状况、盈利结构和费用管理水平为主的内部经营管理因素,至于行业因素和外部宏观经济因素虽然对总体盈利性有一定的影响,但其影响程度要远远小于自身因素的作用。在案例分析部分,选取浙江省一家农村合作银行,对其2010-2012年三年的各项资产(负债)的收益(成本)情况进行逐项分析,对中间业务收入和业务及管理费用进行深入剖析,并得出各项业务的利息净收入、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信贷资产质量以及业务及管理费的管理水平是影响盈利能力的主要内部因素,且对具体影响程度进行了度量。本文还运用了比较分析方法,对浙江省农村合作金融与11家同业,包括5国有银行、3家股份制银行和3家中小银行,选取了利润总额、净利润、资本利润率、资产利润率和成本收入比等5个指标近三年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从比较分析中判断浙江省农合机构与他行同业之间盈利能力方面存在的优势和弱势。最后,根据本文论述提出提高浙江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盈利能力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