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次城市群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协调区域经济的重要模式之一。对世界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分析表明,构建区域性城市群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我国“十二五”规划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乡镇经济发展,都做出了明确的指示。主次中心城市的发展在打破行政壁垒、合理配置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依旧是卫星城模式,但对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的分析可以看出,发展次中心城市已成为趋势。河北省保定市于2008年制定的“一主三次”战略,正是响应了“十二五”号召,以市区为依托,构建定州、涿州和白沟温泉城三个次中心城市。本文正是以此为背景,对主次城市群模式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明确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以城市发展理论和区域经济理论为基础,对主次城市群形成机制进行分析,在论证了保定市发展主次城市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分析出城市群构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制定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论文首先分析了区域城市发展的相关理论和概念,为文章构建了理论框架。其次对国内外城市群的发展模式进行剖析,通过纽约、东京和巴黎这三大世界性城市群和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的发展变化分析,引出城市群从城市化发展初期到最终形态的几种模式,并重点探讨了卫星城和多中心模式的区别与联系。然后从区域发展的必然性、主次城市群的作用和特点等方面分析了主次城市群的形成机制,并以保定市为例,利用集中度和首位度理论,并通过引力模型和断裂点模型对次中心进行关联度和可行性分析,明确保定“一主三次”战略的正确性。最后,通过实证分析过程,找出发展主次城市群面临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对区域进行有限扩展,并充分利用比较优势,自主创新,提高城市内在质量,完善城市承载功能,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