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目前有多种饮食用于构建NAFLD小鼠模型,包括高脂肪饮食(HFD)、甲硫氨酸胆碱缺乏(MCD)饮食等。这些饮食诱导的肝细胞脂肪变性、代谢特征差别很大,比如HFD诱导胰岛素抵抗与肥胖,但是肝脏炎症反应比较轻,而MCD诱发肝脏脂肪变性和炎症反应较强,但是未出现胰岛素抵抗、体重增加。虽然这些饮食模型可能都会改变肠道菌群和免疫反应,但是目前关于不同饮食模型构建的NAFLD动物模型的肠道菌群改变情况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因此本研究比较了三种饮食构建的NAFLD小鼠模型的肠道菌群改变,包括HFD、MCD、CD-HFD,以期发现这三种模型存在的肠道菌群改变差异,进一步探索肠道菌群在NAFLD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首先取6周龄SPF级野生型C57BL/6雄鼠20只,适应性喂养7 d后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12周,HFD组给予高脂肪饲料喂养12周,MCD组给予甲硫氨酸胆碱缺乏饲料喂养4周,CD-HFD组给予胆碱缺乏的高脂肪饲料喂养12周。其次收集小鼠肛门口粪便,提取粪便菌群DNA,行PCR扩增,用MiSeq系统进行高通量测序,将菌群测序结果进行多样性、物种丰度差异性等分析。最后收集小鼠肝脏标本,进行HE染色。结果:MCD饮食组小鼠的肝脏病理炎症改变最严重,其次是HFD组、CD-HFD组。MCD组与对照组在菌群多样性方面无显著差异,而HFD组、CD-HFD组的多样性指数均低于对照组。MCD组、HFD组、CD-HFD组肠道菌群改变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MCD组毛螺菌科较对照组增加,而HFD组、CD-HFD组S24-7菌较对照组增加。结论:1.不同饮食构建的NAFLD动物模型其肝脏病理改变不同,MCD可能更适合用于构建NASH模型。2.不同饮食构建的NAFLD动物模型其肠道菌群改变存在差异,毛螺菌科及S24-7菌增加可能与NAFLD的发生发展相关,但是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