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少年厌学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困扰着很多老师、同学及家长的持续性问题,且现阶段针对青少年厌学问题的解决措施大多数仍停留在制度性改革和理论假设方面。因此,怎样从微观的角度出发,在现有教育体系的背景下进行改变,帮助青少年有效的改善厌学情绪和行为,已经成为一个十分具有挑战性现实问题。本选题查阅了许多国内外相关文献与论文的基础之上,针对高中生厌学问题以及现状的改善,积极引入人本主义治疗模式,将其应用到个案社会工作介入研究中,通过社会工作介入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提出拥有预防、发展和补救的相关对策,使青少年转变自身对学习的态度,激发自身潜能,最终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其他相关能力。本文主要采取文献分析法、个别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了解高中生小K自身状况以及目前所处的家庭环境和学校学习环境,并以此为例进行研究来分析和探讨影响小K产生厌学问题的原因,并据此在人本主义治疗模式的基础之上,按照个案工作的程序,形成相关对策,同时也为社会工作领域中以人本主义治疗模式为方法介入高中生厌学问题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笔者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的人本主义治疗模式介入中学生厌学问题的理论实践进行总结和梳理,并通过实地考察得出相关结论,其主要目的意在考察以下几个方面情况:案主的基本情况、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对于案主厌学问题的影响、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对案主厌学状况的缓解与改善所能提供的帮助。通过个案工作的方法,对高中生小K进行介入,通过个案服务旨在使案主协调自我概念、发展潜能、自我实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