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钱谦益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文学家、学者。自上世纪尤其是新时期以来,钱谦益一直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以文学思想史的学术理念为指导,在明末清初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分析钱谦益文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主要从万历年间社会思潮的演变,文坛风会的转向,以及钱谦益的哲学思想、个人交游等方面出发,分析出钱谦益文学思想形成的原因。万历年间,心学走向禅学,思想界围绕无善无恶说展开了激烈的辩论,随着李贽狱中自刎,东林书院的重建,晚明社会思想开始调整,即由王学返朱学,以宗经为基础,主张经世致用。哲学思想的变动影响到文学领域,复古思潮在万历末年再次兴起。钱谦益虽然出于顾宪成门下,但受管志道、李贽等人的影响,走上了心学的道路。在文学创作上,钱谦益最初走的是秦汉派的路子,后来在归有光、汤显祖、程嘉燧等人的启发下,转而学习唐宋诸家古文,进而批判七子拟古之病。第二章论述钱谦益中年文学思想的发展。天启、崇祯年间主流思潮是尊遗经,贬俗学,经世致用,钱谦益走在了这股思潮的最前面。表现在文学思想上,他提倡尊经复古,重视世风世运。同时,他把晚明心学当作禅学,追求虚空灵明、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肯定日常生活与世俗情欲的合理性,表现在文学思想上,主张“诗其人”,抒写真性情,注重文学的宣泄功能。在尊经复古,抒写性情,重视世运等思想的指导下,钱谦益对七子派、竟陵派进行了有力的批判。钱谦益通观整合的思维方式,表明他试图集明代诗学之大成。在诗歌创作上,他转益多师,唐宋兼宗,也表现了集众家之长的创作特点。第三章论述在明清易代背景下,钱谦益文学思想的演变。降清是钱谦益人生中的重大转折,他晚年努力融入遗民的文化圈,并投身于复明活动来洗刷罪责。在创作上,钱谦益采取了借诗明志、以诗存史的方法,以隐语、自注、他注等手段,隐晦曲折地表明自己的怀明心迹,努力塑造一个遗民、志士的形象,但由此带来作者本身与诗人形象相脱离的理论问题。明朝覆亡以及自己降清的人生悲剧,使钱谦益深深感受到了时代变乱、历史兴亡对个体命运的巨大影响,意识到易代之际的文学主题主要就是反映世运、抒写悲情。因此,在他晚年,他提出了灵心、学问、世运三者相结合的文学主张,这种主张是他中年文学思想的引申和发展,也是对明代文学思想的有机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