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名出资的现象在经济生活中时有发生,因为没有统一而明确的裁判标准而给审判实践带来了很多困扰,本文采取由理论到实践,在通过研究实践的具体问题去完善相关的理论的研究方法,在明晰隐名出资人的概念的基础上,立足实践,剖析实践中涉及隐名出资的纠纷,对现行立法规定进行分析,以为未来的审判实践服务。第一章介绍隐名出资的基础理论。首先明确隐名出资的定义和特征,确定本文所要解决的隐名出资的具体范围,然后分析隐名出资的成因以及隐名出资人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法律关系,因为隐名出资的成因较为复杂,表现形式多样,所以有必要对隐名出资与相关概念的进行区分,为后面对隐名出资人的所涉纠纷的解决作好理论铺垫。由于涉及隐名出资人的纠纷往往以股东资格认定为争议焦点,在第二章的第一部分介绍理论界对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资格认定的一般标准,无论是以实际出资为由主张股东资格还是以形式文件的记载来主张股东资格都有失偏颇,对这些标准进行评析基础上,总结出隐名出资人股东资格认定的基础要件与原则。第三章通过对我国最新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中关于隐名出资问题所引起的纠纷的解决方式的规定的评析,在充分肯定其在确定协议性质和解决投资权益归属问题上的指导意义,于此同时也指出目前立法可能导致的司法僵局以及指出我国目前立法对于隐名出资规制的空白。第四章介绍隐名出资立法的借鉴与完善。在分析国外解决该类纠纷的途径不适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上,重点对我国隐名出资立法提出提出富有针对性的完善建议,以期更好的解决有限责任公司中涉及隐名出资的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