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邦彦是一位以词章为业的士大夫,他将毕生的精力都用在词的写作上。在北宋词坛尚柔、尚艳、尚音律的风气中,他“掩众制而尽其妙”成为一位集大成者。他的词具有律精调严、词法缜密、化用前人诗句的艺术特色。这些艺术特色又成为南宋雅派词人效法的典范。于是,周邦彦的接受在南宋渐入佳境。本文从接受史角度出发,跨越南北宋两个历史时期对周邦彦接受史进行分析研究。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清真的美学追求。这一部分主要概述清真词中表现出的艺术特色。因为清真词的艺术特色是其词被接受和认同的基础,而且也是其形成上结北宋下开南宋历史地位的基础,只有将这一特点叙述清楚,才能谈周邦彦词在南北宋的接受历史。第二部分:清真词在北宋接受情况。这一部分是在分析清楚当时词坛人们审美风格和接受态度的历史背景以后,主要从清真词在民间传唱和士大夫中的接受情况分别进行论述。分析为什么清真词在民间传唱广泛,而在士大夫中反应冷淡的原因。第三部分:清真词在南宋初接受情况描述。由于南宋特定的历史原因,人们开始推尊词体,将诗法引入词的写作当中,以诗、骚论词,赋予词体社会政治功能。于是,人们审美风格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从清真词内部入手,发掘出了清真词不同以往历史时期的艺术特点,开始从新的角度去接受清真词。第四部分:清真词在南宋后期的接受情况。南宋后期由于歌舞宴享之风的再度兴起,应歌之词重归词坛。人们将眼光重新转向词法精严的清真词上,于是出现了一大批效仿清真的词人。这些词人大多以南宋雅派词人为主,主要包括姜夔、吴文英、史达祖、王沂孙等人。文中这一部分主要论述周邦彦对这些词人创作的影响。本文以时间为线索,通过纵向梳理,选取周邦彦在南北宋的接受史为切入点,揭示词学在南北宋的发展演变的轨迹以及人们审美风格的变化。同时在描述清真词在南北宋接受情况中又将周邦彦和南北宋其他词人艺术风格进行横向比较,找出他们之间艺术的渊源,以突出周邦彦在词坛上的重要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