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三峡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该工程的成功兴建虽然带来了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却使得整个库区贫困问题凸显。由于工业化能够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城镇化能够通过聚集效应形成规模经济,促进城乡一体化。因此,要推进库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需进行城镇化、工业化建设。为探讨未来短期内三峡库区城镇化、工业化、经济增长能否形成相互推进的循环效应,本文将库区26个区县按照地理位置分为库首、库腹、库尾三个区域,选取2003-2013年为时间段,对库区11年来经济增长情况、工业化水平和城镇化建设历程、现状进行描述,并建立面板数据PVAR模型,利用GMM估计、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定量研究三者之间相互作用。GMM估计结果显示,库首地区工业化对经济增长动态响应从第一期的0.1980下降为第二期的0.0476,经济增长对城镇化的动态响应在第一期为0.0475,城镇化对工业化的动态响应在第二期为-0.3723;库腹地区城镇化、工业化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响应在第一期分别为0.0748、0.1713,城镇化对工业化的动态响应在第二期为0.7226;库尾地区工业化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响应在第一期为-0.1238,工业化对城镇化的动态响应从第一期内的0.07533下降为第二期的-0.0723。脉冲结果显示,库首地区城镇化、工业化之间,经济增长对城镇化、工业化,城镇化、工业化对经济增长的冲击均为正;库腹地区城镇化、工业化短期内相互冲击为负;库尾地区经济增长对工业化冲击为负,工业化短期内对城镇化冲击为正。方差分解结果显示,库首地区经济增长在受到城镇化和工业化影响的同时也会带动工业化发展,城镇化对工业化的贡献较小;库腹地区工业化的发展几乎靠自身带动,短期内城镇化、工业化彼此间只能产生约3%的相互影响;库尾地区经济增长、工业化对城镇化的带动作用较弱,经济增长与工业化之间仅有1%的相互影响,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约占34%,城镇化可促进经济增长。由此得出结论:库首地区城镇化、工业化、经济增长在未来一段时期能够形成两两推动双向循环效应,但这种循环效应不可持续;库腹地区城镇化、工业化存在不协调,三者在短时间内不能形成良性循环;库尾地区工业化在短期内能够推动城镇化发展,并以此拉动经济增长,形成单向循环推动机制,但这种循环效应不可持续。结合库区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认为在三峡大坝的修建和移民工程实施的过程中,淹没土地补偿问题、搬迁居民安置落户问题、产业空心化问题是导致库区城镇化、工业化不协调和造成库区经济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为此,本文在最后一章提出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小城镇建设、发展交通物流业、打造产业集群等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