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汉俄的文化传统、社会规范与民族风俗的表现里都有一种语言要使用即—禁忌语。委婉语(Эвфемизм)源于希腊语Euphemia,意思为“我说好”,它是一种不明说的、含糊的、能使人感到愉快的说法。以代替具有让人不悦或不够尊敬意味的表达方式。委婉语和禁忌语(табу,源自波利尼亚语的tapu,引申意义为“神圣的”)几乎是一对孪生姐妹,委婉语的产生就是从塔布(禁忌)开始的。而在众多的禁忌语中,最典型的就是对“死亡”现象的禁忌。生老病死是一种不可抗拒的生理现象,人人不可避免,人们在死亡面前总是感到一种不可抗拒的而神秘的力量,也是出于一种趋吉避凶的心理,在汉俄两国民族中都不愿意提及。语言的本质是一种符号,是一定的语音形式和一定的语义内容的结合体,并没有神秘性,只是人们交流的工具,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对这样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进行分类,继而来探讨其产生的原因。本文主体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三章:汉俄“死亡”委婉表达方式分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需要了解分类情况。只有了解了这些内容,才能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掌握和运用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本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按年龄分类2、按性别分类3、按死者身份分类4、按死亡原因分类5、按色彩意义分类第四章:汉俄“死亡”委婉表达方式产生原因。本章主要包括:趋同性原因和差异性原因。前者主要有:1、不同的宗教信仰2、不同的等级观念3、不同的社会经济生活4、不同的民俗和丧葬文化。后者主要有:1、死后归向的一致性2、“死亡”价值观的一致性3、心理因素的一致性4、“礼貌原则”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