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和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基础、个性特征、品德形成等等直接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走向。但是“问题学生”的教育问题一直困扰着家长、教师和学校。只有深入探讨“问题学生”的成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才能使“问题学生”、家长和教师走出困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本文运用叙事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通过在实习期间对长沙某小学几名“问题学生”的观察,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记录他们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状况与表现,以及与同伴之间的相处模式,将“问题学生”常见的不良行为分为攻击型行为、财物侵害型行为和学习困难型行为三种。通过案例分析,得出可能造成“问题学生”不良行为形成的原因,如群体氛围的消极影响、教师教育不当,家长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的不良影响以及学生自身的原因。从家庭、班级、学生自身三个维度提出相应的转变“问题学生”的对策,。希望给被“问题学生”苦恼的老师和同学一些方法上的参考与建议。“问题学生”非一朝一夕养成的,转化“问题学生”也非一蹴而就便能成功的,我们要怀揣着能够成功转化“问题学生”的决心,带着一颗饱满诚挚的耐心,来慢慢影响“问题学生”,帮助其改善自己的行为,走向阳光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