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机短信语言是在手机上广为流传使用的语言,它是当下经济﹑文化﹑环境和人们的心理活动等因素的产物。作为人际信息传播的新宠,手机短信语言所呈现的鲜明特征已为语言学界所关注。手机短信文本中含有大量的言语幽默,这些幽默短信诙谐﹑有趣,折射出人们的智慧和人生的态度,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欢乐。关联理论作为一种后格莱斯语用学理论,已经发展成为当今语用学研究中很有影响的理论。该理论以追求话语的合理或得体解读为己任,依据非论证性推理,大胆尝试一种听者如何针对言者的话语选择一个恰当解读,从而作出彻底解释。Sperber和Wilson认为,说话人总是倾向于生成最关联的话语,听话人也会倾向于注意那些最关联的现象,并在产生最佳关联的语境条件下对它们进行处理。值得注意的是,最大关联有时并非是最佳关联,最佳关联才是认知的关键。关联理论为幽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看,幽默理解是一个听者寻找关联的认知过程。按照关联理论,寻求最佳关联的理解包括对言语幽默的处理和幽默效果的获得,额外的努力意味着额外的效果。由于在言语幽默中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分别指向不同的交际意义,所以可以说言语幽默来自于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之间的意义反差。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对中文手机短信文本中的幽默作了分析,试图找出手机短信文本中幽默的组织和理解机制。本文还重点分析了幽默类手机短信文本中的不协调,并用Francisco Yus的模式对其从关联理论的角度进行解读。为了研究的需要,本文对中文手机短信文本的幽默进行了界定和分类。把手机短信幽默分为四类:普通幽默﹑文化幽默﹑语言幽默以及语境幽默。通过对这四类幽默手机短信的探索性研究,从而发现关联理论对手机短信幽默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解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