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很多上市公司是由集团公司从其经营性资产中分拆部分优质资产而来。但这种分拆上市也为上市公司规范化运作留下了巨大的隐患,如不正当的关联交易、恶性贷款担保与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等问题层出不穷,成为上市公司从根本上完善治理结构的障碍。因此,证监会、国资委等有关部门于2003年开始制定相关政策探索大型国有企业整体上市的途径,此后陆续出台了《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等规范性文件,支持具备条件的优质大型企业集团实现整体上市。在2013年国资委召开的全国国资监管工作会议上更提出要加快大型国企整体上市的步伐,加大调整重组,提高经济活力,带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以整体上市来推动资源整合、优化产业结构愈加受到政府和企业的青睐。整体上市已成为大势所趋,且其优越性也已得到理论和实务届的广泛认可。但目前学术界关于整体上市的相关研究仍很不完善,已有文献主要是阐述整体上市的路径以及其在改善公司治理、提高公司绩效方面发挥的正面作用,关于不同利益相关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对整体上市影响的研究仍较为缺乏且存在很大争议。基于此,本文以20042013年10年间深沪两市A股进行定向增发整体上市的公司为研究样本,以机构投资者为研究视角,采用事件研究法,系统分析机构投资者是否参与认购及其认购比例对定向增发整体上市市场反应的影响,并进一步将机构投资者六分类,研究其异质性的差异影响。研究发现:(1)定向增发整体上市的市场反应显著为正,且有机构投资者参与的市场反应更好;(2)信托、保险、其他公司与发行公司可能存在某种商业关系,使意见不具有独立性,其参与程度对整体上市市场反应不产生显著影响;(3)券商、基金、投资公司等相对独立的机构投资者的认购比例与定向增发整体上市市场反应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且在市场反应转折点上,券商的认购比例最低,而投资公司的认购比例最高。